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思维导图清洗
思维导图生成
图片加框
文件目录变图片
二维码
Edit Guihua Planning
省名
市名
县区名
区域全称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链接
专题
附件(输入链接,用 | 隔开)
清空
政策的一段话简介(可不填)
这里显示已有的政策(不用输入)
更新
文件正文 与 扩展阅读
标题格式 (Ctrl+1)
插入符号 (Ctrl+2)
《导则》PDF文件可以查看附件,《实施指引》部分需至政策库查看: <a href="https://gui-hua.com/zhengce_detail.php?zid=998">海淀区城市更新实施指引(2025年版)</a> 一、文件发布概况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于 2025 年 7 月 1 日印发《海淀区城市更新导则 (2025 年版)》《海淀区城市更新实施指引 (2025 年版)》,用于指导海淀区行政区域内各类城市更新活动,旨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建成国际一流高品质典范城区。 二、海淀区城市更新导则 (2025 年版) (一)总则 编制目的:落实上级要求,以城市更新强化科技和文化双轮驱动,指导海淀城市更新活动。 适用范围:海淀区行政区域内各类城市更新活动,重点、涉密项目参照相关规定。 工作原则: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政府引导 4 项核心原则。 编制依据: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中办发〔2025〕34 号)等 11 项文件。 (二)总体要求 推动城市空间提质增效:盘活存量空间,为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提供空间,打造 53 平方公里人工智能创新街区。 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城区:促进 “街区、校区、园区、社区” 融合,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功能混合与用地兼容。 展现文化底蕴魅力:融合三山五园红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塑造城市新文化,强化五大风貌特征管控。 提升城市活力:塑造全域无界花园城市,完善慢行系统,打造 “公园活力圈” 与 “第三空间”。 强化人才吸引力:提供多样化居住空间,完善 “一老一小” 设施,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 加快智慧城市与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行区,推动韧性城市建设与建筑绿色低碳改造。 (三)重点片区工作要点 (四)重点类型工作要点 产业类:包括低效产业园区 “腾笼换鸟”、老旧厂房改造(保留建筑肌理,融入科技功能)、老旧低效楼宇提质(优化办公空间,补充保障性住房)、低效商业设施升级(传统商圈转型,智慧场景应用)。 居住类:涵盖危旧楼房改建(排除隐患,补充设施)、老旧小区改造(菜单式整治,试点央地混合产权同步改造)、社区配套完善(完整社区建设,加装电梯)、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适配科创人群需求)。 设施类:涉及公共服务设施(补 “一老一小” 短板,利用存量资源改造)、市政交通设施(优化路网,改造地下管线)、公共安全设施(更新消防设施,推进 “平急两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升能效,引入社会资本)。 公共空间类:包括绿色空间(增绿提质,提升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滨水空间(生态修复,打造滨水休闲带)、慢行系统(优化通勤通学道路,塑造林荫街巷)、小微空间(利用边角地,转化为文化节点)等。 区域综合性更新:推进活力片区(功能转换与业态升级)、文化片区(“文化 + 科技” 融合)、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更新与土地复合利用)等多要素融合更新。 (五)支撑保障 建立优化更新实施传导机制、片区策划设计引导与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模式。 三、海淀区城市更新实施指引 (2025 年版) (一)总则 编制目的:提升更新效能,打通政策落地 “最后一公里”。 适用范围:海淀区行政区域内城市更新项目实施。 工作原则:统筹协作、民生优先、繁简分流、优化营商环境。 基本概念:明确城市更新实施单元、实施主体、统筹主体等 6 大核心概念。 (二)项目生成 按政府谋划类与市场申报类分类,明确各类型项目责任单位(如居住类由区住建委牵头,产业类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牵头,街镇负责辖区项目申报)。 (三)方案编制与审查 入库要求:符合更新类型与规划,明确主体与资金匡算,经联合审查后纳入储备项目库。 实施方案模块:包括 11 大模块(基本信息、前期评估、功能定位、规划方案等),需征求物业权利人意见。 审查流程:联合审查类项目经区政府审查后公示(不少于 15 个工作日),其他项目按行业政策实施。 (四)行政许可办理 规划许可:简易项目豁免规划许可,复杂项目经 “多规合一” 会商后办理。 施工许可: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可豁免,其他需向区住建委申请。 消防与施工图审查:特殊工程需消防设计审查,非特殊工程采用事中事后抽查;多数项目取消施工图事前审查。 (五)建设运营 包括施工管理(绿色施工与安全保障)、产业监管(签订监管协议)、竣工验收(联合验收或专项验收)、不动产登记(过渡期暂不登记)、项目库退出(验收合格满一年后退出)。 (六)保障措施 涵盖组织保障(多部门协同)、规划保障(指标合理调整与功能兼容)、用地保障(五年过渡期政策)、资金保障(财政支持与多元融资)、实施引导(专家指导与政策解读)。 关键问题 问题:海淀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与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核心目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典范城区。总体要求包括:优化城市空间以支撑新质生产力;促进 “四区” 融合的产城一体化;传承文化底蕴与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活力与全龄友好度;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与绿色低碳发展。 问题: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作为重点片区,其城市更新的独特策略有哪些? 答案:一是打造 53 平方公里新质生产力示范区,推动 “街区、校区、园区、社区” 融合;二是布局与企业全生命周期匹配的产业空间(孵化型、成长型、引领型);三是依托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塑造创新交往带,挖掘 “第三空间” 潜力;四是推动无界连通的城市首层建设,开放大院大所设施,完善慢行与停车系统。 问题:城市更新项目从生成到运营的关键流程节点有哪些? 答案:关键流程包括:①项目生成(政府谋划或市场申报,明确责任单位);②入库审查(符合条件后纳入储备项目库);③方案编制与联合审查(11 大模块内容,区政府审查后公示);④行政许可办理(规划、施工等许可);⑤建设运营(施工管理、产业监管、竣工验收);⑥项目退出(验收合格满一年后退出项目库)。
标题格式 (Ctrl+1)
插入符号 (Ctrl+2)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于 2025 年 7 月 1 日印发《海淀区城市更新导则 (2025 年版)》《海淀区城市更新实施指引 (2025 年版)》,用于指导海淀区行政区域内各类城市更新活动。核心目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建成国际一流高品质典范城区。工作原则包括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规划引领等。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创新街区(53 平方公里新质生产力示范区)、三山五园地区、“马上清 (青) 西” 地区、南部存量地区、科学城北区五大片区,推进产业类(老旧厂房改造等)、居住类(老旧小区改造等)、设施类(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空间类(绿色空间等)、区域综合性五大类更新,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实施机制,保障更新有序推进。 ## **海淀区城市更新导则(2025年版)** - 总则 - 编制目的: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等 - 适用范围:海淀区行政区域内 - 工作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等4项 - 编制依据:中办发〔2025〕34号等11项 - 总体要求 - 空间提质增效:保障新质生产力空间 - 产城融合:“四区”融合、功能混合 - 文化底蕴:三山五园等文化传承 - 城市活力:全域无界花园城市 - 人才吸引力:全龄友好、设施完善 - 智慧城市与绿色低碳:韧性城市、节能改造 - 重点片区工作要点 - 人工智能创新街区:53平方公里示范区 - 三山五园地区:文化“金名片” - “马上清(青)西”地区:功能提升 - 南部存量地区:高品质典范城区 - 科学城北区:园区与城区融合 - 重点类型工作要点 - 产业类:低效园区、老旧厂房等 - 居住类:危旧楼房、老旧小区等 - 设施类:公共服务、市政交通等 - 公共空间类:绿色空间、滨水空间等 - 区域综合性:活力片区、文化片区等 - 支撑保障 - 优化传导机制、设计引导、工作机制 ## **海淀区城市更新实施指引(2025年版)** - 总则 - 编制目的、范围、原则、基本概念 - 项目生成 - 分类: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等 - 负责单位:各委办局、街镇 - 方案编制与审查 - 入库条件、实施方案11大模块 - 审查流程:联合审查、公示 - 行政许可办理 - 立项、土地配置、规划许可等 - 建设运营 - 施工管理、产业监管、验收等 - 保障措施 - 组织、规划、用地、资金、实施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