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Edit Guihua Planning
省名
市名
县区名
区域全称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链接
专题
附件(输入链接,用 | 隔开)
清空
政策的一段话简介(可不填)
这里显示已有的政策(不用输入)
更新
文件正文 与 扩展阅读
《政和县乡村振兴规划》 一、规划思路和目标定位 (一)规划思路 突出生态本底特色,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全 域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乡村建设品质,凸显政和特色文化风貌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搭建乡村共建共治平台。 (二)技术路线 规划技术路线上,总结梳理政和乡村发展四大优劣势,明确乡村振兴四大目标,确定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空间支撑、组织保障五大乡村振兴策略,并将策略进一步细化至行动措施,共形成31项行动,确定各项行动牵头、负责部门,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三)目标定位 1. 闽浙边绿色产业发展样板 2.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茶竹旅康养、龙鸟起源主题旅游区 3. 全省生态和美乡村建设样板 4. 主客共享的乡村治理典范。 二、乡村空间布局规划 本规划将构建“一心汇三带,三带兴三片”的乡村发展空间新格局。 “一个县域综合服务中心”即中心城区。提升城区建设品质,完善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城区、乡村互动、互补、互融 ,形成高质量发展极核,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 “三条乡村振兴建设带”指城按照“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美景,一带一主题”要求,通过最美旅游公路建设打造三产融合建设带、高山生态农业建设带、文旅康养建设带三条建设带,串联乡村振兴35个重点村,促进乡村协同发展。 “三片乡村振兴发展区”指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重点村为核心,整合周边村庄连片发展,形成西部平原农副产品加工和先进制造产业区、中部半高山文旅休闲区、东部高山生态农业发展区。 《政和县乡村振兴规划》 三、产业振兴策略 (一)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由工信商务局、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茶业发展中心牵头,打造茶产、竹产、肉鸡加工、机电产业4条绿色现代产业链。 (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规划布局7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种源种植研究院所和机构,培育高价值新品种,因地制宜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联动生鲜销售巨头,在镇前、澄源、杨源等乡镇发展自有种植基地。 (三)产业服务平台提升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牵头,打造3级产业服务平台。 (四)最美生态茶园建设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茶管中心牵头,打造政和白茶1个品牌,通过种植复合化、加工精深化、营销智慧化、体验多元化、产业科技化5大策略,形成集种植、采摘、贩运、加工、物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产业格局。 (五)一村一品建设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结合“一村一品” 特色,适当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成特色农产品伴手礼。 (六)休闲农业基地建设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规划布局13个休闲农业基地,引导新业态、新功能植入,如田园观光、休闲农庄、农业科普研学、农产品加工体验、果蔬采摘、农事体验、民俗体验等。 (七)“3+18”景村融合建设行动 由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牵头,由3个龙头项目辐射带动,推动18个景村融合项目,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 四、文化振兴策略 (一)历史文化空间保护行动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牵头,构建3类历史文化保护要素体系。 (二)传统技艺挖掘行动 由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牵头,挖掘传统的工匠技艺,通过成立工作营、传习所、工作室等项目,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打造13个传统技艺研习工坊。 (三)文化品牌推广行动 由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牵头,策划政和艺术季,引燃乡村文化产业,谋划多项固定时段高影响力节事。 (四)村庄特色提升行动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牵头,在35个重点村打造一村一景,创建一批茶文化特色美丽庭院示范户,发展庭院经济。 (五)自然灾害防治行动 由自然资源局牵头,规划布局255处自然灾害治理点,推进灾害点整治,推进避灾搬迁。 (六)山林生态修复行动 由自然资源局和林业局牵头,规划布局15处生态修复点,推动矿山修复改造及 山林生态修复改造。 (七)生态安全水系建设行动 由水利局局牵头,规划布局13 条生态安全水系,政和县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需落实好水安全、水治理工作。兼顾安全、自然、生态、弹性等要求,建设安全生态水系。 (八)农耕区污染防治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规划布局4片农耕区污染预防区和1片农耕区污染整治区,结合农田缓冲带建设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九)生态服务与资产增值行动 由林业局牵头,利用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资产的生态服务能力获取经济收益。 (十)生态旅游品牌提升行动 由林业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牵头,在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区域,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旅游区的经济利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实现产业化运营,从生态旅游中获取收益,以补偿因放弃资源开发而损失的利益。 五、空间支撑策略 (一)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从关注土地要素到关注人群需求,鼓励“人才返乡、市民下乡、村民进城”,形成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构建15分钟步行生活圈、15分钟骑行生活圈、30分钟车行生产生活圈、9个 “主客共享”乡村综合体。 (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以基础设施布局引导产业、人口集聚,在“三带”的重点区域有条件地实现水、电、气、讯全覆盖,促进智慧村庄建设。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 由县人居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积极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处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以及农房整治行动。 (四)全域风景提升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编制政和县和美乡村建设风貌导则,梳理总结政和县乡村文化、风貌、产业等现状特征。明确政和县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分目对村庄进行合理分类,明确政和县和美乡村建设策略。 (五)最美旅游公路建设行动 由交通运输局牵头,规划6条最美旅游公路,总里程约220公里,主要由现状国、省、县、乡道组成,按照旅游公路要求和标准进行改建。 六、组织保障策略 (一)乡村振兴资金整合行动 由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牵头,畅通乡村振兴资金渠道,“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坚持“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原则,用足用活乡村建设各项政策。 (二)“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申报创建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打造“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重点围绕“创新建管机制、创新组团发展机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治理机制”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展开工作。 (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申报行动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住建部提出“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形成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将这项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文化工程、生态工程,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力抓手。 (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由自然资源局牵头,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五)推行乡村资产包上市行动 由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发改科技局牵头,将合法的集体土地、林地、林木、水域、湿地和闲置的房屋、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权,通过量化估价后以资本的形式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支持社会资金、村集体资金及村民自有资金等,量化为股金投入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 (六)推进“到政和去、助乡村兴”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城乡产业功能,发展一批支撑产业功能发展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多维度人才体系。并做好培养和吸引新村民的生产生活空间、公服设施和保障措施。 (七)乡村振兴理事会推广行动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积极将导入的企业、院校、新经营主体等融入乡村发展建设中,通过乡村振兴理事会,共同建立涵盖现有村民+能人+院校师生+新业态业者+企业经营者的乡村合作新组织,实现新老村民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新村民对村庄发展的促进作用。 (八)搭建“党建+文化+治理”协作新平台行动 由组织部牵头,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从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三个角度推动农村基层参事议事、宣传引导、志愿服务、非遗复兴、产业指导、乡村教育等工作的开展。 (九)推动乡风文明评比行动 由宣传部牵头,组织文明村镇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工作。开展“六美”评比活动,严格筛选出院落精致美观、房屋干净整洁、菜园耕种有序的农户为示范户,从而调动更多家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家庭文明、庭院美丽成为自觉行为,以“家庭美”带动“乡村美”,形成家家争做“美丽庭院”的良好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