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Edit Guihua Planning
省名
市名
县区名
区域全称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链接
专题
附件(输入链接,用 | 隔开)
清空
政策的一段话简介(可不填)
这里显示已有的政策(不用输入)
更新
文件正文 与 扩展阅读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 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 甘资发〔2024〕97号 各市州、甘肃矿区自然资源局、党委农办: 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和有关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省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更好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县域统筹,优化镇村体系布局 结合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结合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实现乡镇、村庄之间设施共享、产业共兴、功能联动,进一步加强村庄资源要素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化。村庄规划编制中,不盲目追求编制进度“齐步走”和成果深度“一刀切”,根据实际需要和发展条件,村庄规划可单独编制,或多个村庄合并编制,或与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联合编制,在目前已经编制 7526个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其他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城镇开发边界内及边界外已明确城镇化任务的村庄,可纳入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编制;不需要编制的可制定“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明确村庄建设边界以及“三区三线”、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风貌特色等控制引导要求,纳入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依法报批后作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依据。在确保县域村庄建设边界规模不超过 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村庄用地(203)规模的前提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由县级统筹管控,可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村庄建设边界,重点向和美乡村、乡村建设示范村予以倾斜,结合“和美乡村”创建行动,提升村庄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施规划评估,有序开展动态维护 以村庄规划编制单元为单位,由县级人民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村庄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重点从约束性指标和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规划重点任务及空间保障情况等方面组织开展评估工作。经评估,满足当前需要、符合现行政策要求的,可继续使用;需要进行调整更新的,适时开展动态维护。不涉及改变约束性指标和管控底线等重大内容变化的,可对村庄规划进行动态更新。涉及改变约束性指标和管控底线等重大内容变化的,包括上位规划发生变更产生重大影响、上级重大战略实施或政策调整、村庄规划类型变化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情况,应按程序开展规划修改,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一监管。 三、突出地域特色,提升规划编制质量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资产关系,扎实开展田野调查,深入挖掘村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统筹乡村经济、生活、生态和安全需求,统筹自然、历史、乡土文化和农耕景观资源,统筹人口、产业、土地和资产关系,优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适应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新要求,满足村民养老、托幼、殡葬、停车、充电等乡村公共服务的合理空间需求。引导地方塑造特色风貌,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避免“千村一面”。河西走廊地区立足地势平坦开阔、戈壁绿洲交织的环境,重点打造丝路文化和绿洲融合性乡村。中部沿黄地区立足依山傍水、四季分明的条件,打造大河流域和农耕文明融合性乡村。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立足沟壑纵横、历史悠久的特色,打造红色文化和农耕文明融合性乡村。南部秦巴片区立足山水相间、田园掩映的环境,打造美丽田园和历史文化融合性乡村。甘南高原突出藏族特色浓郁、自然景观多样的特点,打造高原生态和民族文化交汇型乡村。 四、加强政策融合,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在总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村庄内闲置、废弃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盘活利用,满足村庄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引导农村产业在县域范围内合理布局,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 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规模较大、工业化程度高、易造成环境污染、分散布局配套设施成本高的产业项目要进产业园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要向县城或有条件的乡镇城镇开发边界内聚集;直接服务种植养殖业的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仓储保鲜冷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等产业,可根据需要在行政村内依据自然地理格局,在村庄规划确定的村庄建设边界内、与现有农村居民点相邻连片安排建设用地;利用农村本地资源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而必须的配套设施建设,可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建设用地。建立“留白”机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可预留不超过 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支持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 五、引导农民参与,加强政策宣传解读 鼓励调动农民参与规划、实施规划的积极性,严格落实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村民讨论、方案比选、方案公示等工作,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有效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献计献策,开门编规划,增强村庄规划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市县自然资源部门要会同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开展送规划下乡、发放实用手册、制作短视频等形式,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让农民看得懂、好操作、能监督。 六、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 县级党委政府履行村庄规划工作主体责任,乡镇和村负责做好村庄规划实施工作。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切实做到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提出农村产业发展空间需求,村民住宅用地需求;自然资源部门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科学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各地要逐步落实驻镇村责任师制度(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结构工程师),通过定向委派、购买服务、选派挂职、志愿服务、退休返聘等多种形式聘用专业人才,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开展常态化注册城乡规划师培训,不断加强规划师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更好适应当前的新政策新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编制质量提供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撑。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将村庄规划成果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等开展日常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推动建立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机制。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 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