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日,财政部对外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开展乡村田园综合体试点,并将创新投入方式,做好支持政策统筹。
当前农村发展建设面临集体经济疲软、劳动力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全、农村创业空间受限等几大痛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具体政策指向: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
简而言之,就是补钱、补地、补机制、补固定资产,每一条都指向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瓶颈制约、痛点所在。而田园综合体正是落实上述政策、破解发展痛点的重要创新载体。(详细了解什么是田园综合体,戳击→横空出世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1
田园综合体的由来与政策支持
2012
田园东方创始人张诚结合北大光华EMBA课题,发表了论文《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并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水蜜桃之乡”的阳山镇落地,实践了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项目不断探索的第四个年头,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该项目时,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认可。2017年“田园综合体”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解读“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当前乡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亮点举措。
2017
02.05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05.24
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2个,各省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试点项目个数。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试点工作。
06.05
财政部又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财农〔2017〕53号),并发布了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起在有关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试点。
2
“田园综合体”试点要做些什么?
《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建设内容上,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将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01
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02
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培育形成1-2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03
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
04
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
05
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英国农村社区商店,来源:河南日报
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
3
“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新思维
究竟农村产业如何融合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如何培育?乡村的特色如何保留?农民的积极性怎样调动?一系列问题等待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1)融合思维:将产业与文化串联起来
特色产业园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着新业态,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看来,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只能是一副空皮囊。“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刘奇说。
“如果说诗意栖居是一种人类生活的终极理想,那么田园综合体将是当下实现理想的可行之道。”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指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城市的资本与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村,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融合,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
盘垟村:由荒芜村庄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
从荒无人烟的废弃古村到文化创意聚集的隐世秘地,地处温州瓯海区大罗山中心的盘垟村迎来新生。
过去的盘垟村,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古老村落。
5年前,浙江隐墅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改造村里57座废弃已久的石头民居,利用村庄的历史文化与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田园综合体,盘垟村的命运随之发生转变。
如何在保护古村落原生态的基础上
用文化创意来激活村庄?
“通过租赁农民闲置住宅,在保持乡土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我们对传统建筑及村落实现保护基础上的有限利用,建设市民与农民共同创造的新型乡村社区,一种全新的乡村生活服务综合体。”浙江隐墅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勇伟认为,田园综合体首先体现了融合发展的新思维,通过产业和文化的串联,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盘垟村内民宿
盘垟村内的创意手作基地——乐陶社
马勇伟将这里称为“文化社区”。在这里,民宿主人们因为相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他们交流想法碰撞火花;归国华侨带来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酒文化,在民宿一楼吧台可以品尝鉴赏红酒……
2)协同思维:构建4.0版本的乡村现代化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上,此次财政部通知明确提出,要争取未来两三年有大发展大变化,让各方从中借鉴学习成功经验和做法,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农业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民现代化,没有新型农业主体加入,终将是空中楼阁。归纳起来,实际上我们真正要走的是一条农民、农村、农业协同发展的乡村现代化道路。”为此,风土(北京)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轰伟提出了建设乡村4.0版本的设想。
“如果说,过去的新农村是乡村现代化的2.0版本,美丽乡村建设是3.0版本,特色小镇是3.5版本,那么田园综合体则是一个更为高级的形态。在这里,不仅有着老农民,更有着被乡村吸引、愿意从城市回归乡村、参与‘三农’发展的新农民。”轰伟说。
农湾: “田园综合体”的农业创客空间
如何让农民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农湾农业创客空间创始人隋海周期盼着在田园综合体的实践中找到答案。“田园综合体与其他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提出将农民纳入乡建的进程之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隋海周介绍。
为帮助“新农人”在田园综合体里实现创业梦想,农湾不仅以股权合作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即时启用的温室农业设施,以此最大化降低农业创业的投资风险,还可通过逾10亿元规模的农业产业基金对创业者进行风险投资,让农民分享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果。
3)撬动思维:激发金融和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
自今年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以来,田园综合体成为特色小镇之后,又一投资新蓝海。当前,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应从哪里来?
除了农村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条件之外,此次还对投入资金有了明确要求——“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新增债务负担”。这意味着,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
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特色小镇”一哄而上的情况,通知明确,要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田园东方:寄托农趣和人性回归
早在政府推动此次试点之前,田园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诚就开始在无锡阳山镇的一个乡村“探路”田园综合体。为了保留田园生态,当时他要求“刀下留房”,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恢复村落自然形态。
“在乡村建设中,不论是政府试点还是投资者,都不能太理想主义,要审慎地对待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把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要素汇聚在一起,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考验的是地方的行政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者的资源整合能力。”张诚说。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都能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以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地产综合开发模式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让城市人流、知识流、经济流真正反哺乡村,满足了时代的生态诉求与人内心的最初梦想。
往期相关阅读:
横空出世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中央一号文件:盘活集体用地 打造田园综合体
让建筑装点美丽乡村,优秀田园建筑7例
台湾桃米村“社区营造”——可复制的台湾生态村经验
Babylonstoren农庄:如何将一个农场改造成乡村旅游圣地?
本内容根据光明日报、网易财经等相关内容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