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ID:Journal_of_UPI)
相关阅读
走遍美国·纽约湾滨水空间——张赫访学见闻(一)
走遍美国·波士顿填海区——张赫访学见闻(二)
走遍美国·芝加哥滨水区——张赫访学见闻(三)
今天,欢迎大家同我一起探访最熟悉的陌生地,美籍华人最早的落脚点之一——旧金山。陌生当然是因为之前其实并没有到过,而熟悉则是因为从接触专业方向的最初起,就不止一次地看过、学习过、钻研过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以至于我从案例、教案、图纸中已经熟识了这座城市的地名、街名和建筑名。所以,当真的身临此地,我满脑子都是与图纸上的那个旧金山的对比,而印象最深的恰恰就是城市建设对那些经典规划准则的坚守,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城市的整体影响。
一、《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那些宏观准则及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第一次在市区整体层面确立了城市空间发展的骨架和结构。由此,通过宏观层面的布局图(图1),规划在空间骨架、街区尺度、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历史价值、城市感知、视线通廊等物质空间和城市意象的不同方面都对城市的风貌控制提出了总体要求。几十年下来,清晰地强化了旧金山城市建设的特色,使得这样一个特大城市形成了各部分既统一协调又各具千秋的独特城市魅力。我们择其一二一窥究竟吧。
图1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宏观设计准则图
资料来源:《城市规划设计资料集——城市设计(上)》
1 建筑高度分区的控制与城市天际线的形成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制定了严格的建筑高度管理规定,而且将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港口区域围合的东北部城市中心地段,外侧则呈圈层式逐级降低高度,从而突出了核心CBD区域的空间体量(图2)。今天,从双子峰(Twin Peaks)鸟瞰城市,旧金山依然严格保持了当年规划所确定的高度分区,形成了一览无遗、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图3)。
图2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建筑高度城市设计准则图
资料来源:同图1
图3 由双子峰远眺旧金山城市全景
2 绿化控制与城市开敞空间的格局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基于当时的行道树和景观资源,针对政府或私人等不同的建设主体,制定不同的绿化建设准则要求(图4)。通过几十年的管理,逐渐形成了旧金山市清晰的绿色开敞空间脉络,即使在导航地图上都能看出金门公园(Botanical Garden)、要塞公园(Presidio)等组成的城市绿色主体骨架(图5)。
图4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绿化景观城市设计准则图
图5 旧金山开敞空间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数字地图绘制
二、《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的中观城市设计准则对视廊和街道空间的影响
因为地处丘陵地带,具有独特的高差地形,《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在中观层面制定了著名的山型碗型设计导则(图6),即地形越高的地方,建筑也应该越高,地形越低洼的地方,建筑也应相应降低,从而让人们能够清晰感受到自然地形的起伏,而不是使历史和自然的记忆消失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
图6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准则图——建筑与地形
资料来源:《美化与装饰》
这一控制要求的实施,配合上独特的地形特征,就真的形成了旧金山最具特色的景观视廊和街道,例如最著名的如花街(Lombard Street)—电报山(Telegraph Hill)视廊(图7),其实城内随处可见这样富有特色的街道景象(图8)。
图7 旧金山花街—电报山视线通廊
图8 旧金山街道景观
三、《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的微观城市设计准则对城市建筑和街廓风貌的影响
1 建筑细部的控制与街道风格的协调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告诉我们,城市设计不能仅是对建筑组群的空间设计工作(类似概念规划)。作为一种规划,其公共政策属性决定了城市设计的关键是管理工具特征下的建设风貌控制,因此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实现对设计区域建筑风格和公共风貌的协调和引导。这在微观层面的导则制定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在建筑风格延续、体量统一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微观城市设计准则(图9,图10)。从而形成了旧金山市区街道,尤其是在亲人的低层街道空间上统一协调的建筑风格和色彩(图11-13)。
图9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准则图——建筑体量过渡
资料来源:《城市设计(埃德蒙·培根版)》
图10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准则图——建筑细节风格
资料来源:同图9
图11 旧金山传统风格建筑的细节协调
图12 旧金山现代风格建筑的细节协调
图13 旧金山建筑色彩的协调
2 建筑体量的控制与街道感受的变化
对于高层建筑,《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更是依据保护日照权,甚至是公共开敞空间的必要日照条件,以及街廓视线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建筑体量控制导则(图14)。从而,在长期的建设中,大量高层建筑采用了顶部退台的设计(图15),形成了以裙房统一为主的街道风貌和以顶部退台为主的仰视视线感受。
图14 《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高层建筑体量设计准则图
资料来源:《高层建筑设计手册》
图15 旧金山市内高层建筑体量控制的实际效果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特意花了些时间整理了《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的图纸资料,对比了建设实景与当年的图纸规划。不难发现,好的城市风貌的塑造不仅离不开城市设计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层面所确立的城市建设骨架、格局与要求,更有赖于对这些原则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当城市沿着清晰的发展思路,认真砥砺前行时,时间会留给人们美好的生活、美丽的风光和一段恋恋不舍的记忆。
注: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北卡罗来纳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 张赫 供稿
作者:张赫,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填海造地规划、城市风貌与总体城市设计、智慧城市与社区。147792505@qq.com
订阅号编辑:张祎娴
订阅号排版:赵大伟
注:本文授权转自国际城市规划(ID:Journal_of_UPI),转载请注明来源,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论文征稿(点击图片详见具体要求)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打开链接)
【PL】2017年2期总览:本期主题:空间规划体系探讨
【PL】2017年1期总览:本期主题:收缩城市与规划应对
【PL】2016年12期总览:本期主题: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PL】2016年11期总览:本期主题:移民城市的规划应对
【PL】2016年10期总览:本期主题:轨道都市的规划建设
【PL】2016年9期总览:本期主题:众创空间特征及规划应对
【规划师论坛1】“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思辨与三亚实践
【规划师论坛2】城市棕地环境修复与再开发规划的国际经验
【规划师论坛3】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策略——以天津市李七庄街为例
【规划师论坛4】“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
【规划师论坛5】河滩棕地生态修复途径与实践
【PM】应然与实然:《城乡规划法》立法的改进和完善
【PM】武汉市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库研究
【PM】多维用地分类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应用展望
【PD】城市地标的视线管控思路与方法 —— 以武汉市黄鹤楼视线保护规划为例
【PD】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协同共享配置方法
【PD】产城融合理念下煤矿区转型规划策略与实践
【PD】武汉市中山大道综合整治规划探索
【PD】陕南会峪村共生空间的营建探索
【PR】城市绿色空间热舒适评述与展望
【PR】我国住区模式转型的是与非
【PR】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PR】城市居住用地容积率“值域化”研究
【PR】城市商业规模核心控制指标测定策略研究
【PR】山区乡镇发展特征、问题及规划对策那边
【PR】基于日照计算的城市住宅容积率取值方法研究
【PR】紧凑理念下的米脂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
【PE】西藏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要素的文化价值与保护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新罗马会议中心及“云”酒店
【NEW BOOK】民宿之美Ⅱ
『低能耗城市景观』风能技术——科珀斯克里斯蒂北部海湾公园
【规划师论坛6】山地城市综合管廊布局及选线规划实践
【规划师论坛1】城乡规划领域廊道相关研究述评
【规划师论坛2】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综合管廊规划问题及政策应对
【规划师论坛3】中心城区 E 类用地中的廊道空间生态规划方法
【规划师论坛4】深圳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体系与方法
【规划师论坛5】天津市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
【PM】“多规合一”规划中的城乡用地分类及其应用
转载须知
文章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如需开白名单进行转载请在后台回复ID,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