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景观邦(ID:LA_bang)
当我们在无限度膜拜日本工艺的时候,美帝老大哥也是很认真滴,很多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值得称赞!能够看出设计者的一丝不苟,和极其专业的精神!
本文来自:丽踪丽影 作者 Lily
缔造盖蒂中心景观的大师:Laurie Olin
“静水如镜、薄如蝉翼”这八个字足以表达我在现场感受的那些水景。
1CM厚度的薄水,边上用了一条2CM的缝隙把水壁流出去,架空的正方形大方石板作为池底。
博物馆中庭的水景,大概有15-20CM深的水深,因为池底、池壁通体同一个材料、颜色鲜亮,所以水显得格外的清澈透明,夜晚的倒影也更绚烂。
关于池底,中庭的中间圆形水景池底则用了黑色稳重的材料,托着那些景石。大神明显有意识把两个水池分开处理,就是为了凸显不同的效果!(其实我不很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很多水池都用黑色。。。没有一成不变的用法,就看是否能够想得到!)
后花园的池底则是小板岩的向心旋转立砌,因为走不到中间,经验目测深度也许20CM吧。
Q:上次一个朋友问。中间的模纹花池的叶子掉到水里,如何清理?
A:关键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他们选择的杜鹃品种属于常绿的,落叶很少,就算在开花期,水中飘零的花瓣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啊。另外,据我的观察,水面看似静止,实际是由暗流循环的,非常缓慢的循环,杂质等都随着暗流慢慢的流向排水口了。
“大饼花园”的园路是Z+Z+Z字型的,顺着坡度,无数个Z组合起来。
对于地形、挡土、围栏其实都还蛮容易处理的,而且为了追求有序中的无羁,忽高忽低,也别有特色。
但这个照明灯具的布置,确实有些难为人。大神的做法:
保持照明灯具的高度统一、间距按照规范分布;
遇山劈山、遇水搭桥;
各位从图片中应该可以体会这为了给灯具找个窝儿,下了不少苦功夫啊!赞一个!
“你是风儿,我是沙”
看了这个标题必须会哼哼下半句吧:“缠缠绵绵绕天涯”
描述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环绕追随,互相渗透“的感觉,这项目就有这个意境哦。
前文有说过,建筑主体室外只用了一种来自意大利的洞石,既然一种石材必然天地合一,浑然天成啊。所以,迈大神为了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就充分运用不同面层搭配、不同尺寸组合、以及不同角度拼接,呈现一个“你中有我”的境界!
比如:主要铺装都是洞石的磨面,而在树池的地方则用自然面的方块石整齐,粗糙材料更加映衬水池池底的光洁,同时也透气透水,有利于植物生长。
再比如:把直接采掘出来的石头,未经雕琢的放置于纯净的水池中,百精中的一拙,透着灵气,艺术品。
后花园,则是另一番景色,色彩丰富斑斓多姿。除了植物营造除了这个气氛,材料也变得多样。而且,大神用他们的相互咬合和质感变化恰到好处的做到了“我中有你”!
锈板:种植墙,立面就有了压得住的绛红色;且造型可塑无缝连接;
木板:园路,平面上补充了锈板的冰冷,因为道路都是弧形带坡度的,所以用木板交叉咬合的拼法,解决了很多收口问题;
灰色花岗岩:衔接处的拼花,划分了空间领域;
灰色页岩:池底,微小的条砖纹理如同河道的冲刷,和锈板桥、锈板墙形成反差,把对比差运用到无可挑剔。
所以,设计师们是必须认识了解很多材料的,一定要懂的它们的习性,和在可能的情况下出现的任何可能性,才能有突发一现的灵感。
睿智的选材+黄金的比例,就算仅用一种材料,也能创造无限可能。
150见方的尺寸平铺地面,用石材自有的色差,随机的百分比混搭。
小砖作底,整石为景。
细小与厚大形成强烈反差对比。
容易理解,不解释,看图吧。
还是那个ZZZ字型的挡墙,会出现很多小锐角的端头(如图)
铺地中,很多的材料碰撞都是用不锈钢嵌条(太贵,慎用)
大板铺装,角落里为了找排水坡度,把石板进行了对角切割(要根据实际情况,他是用中间排水的方式,才把两侧的石材进行切割找坡,如果改变排水口,那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防水浪溢水的排水槽(面积较大的水池适用)。
整石开槽的过水缝(可以考虑用钢板)
乐趣无处不在,有一个有趣的水景:
“美帝老大哥”做事情绝对一丝不苟!
各个细节都考虑周全呢。
值得学习。
——OVER——
注:本文转载自景观邦(ID:LA_bang),转载请注明来源,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论文征稿
《规划师》杂志近期好文推荐(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
【PL】2017年2期总览:本期主题:空间规划体系探讨
【PL】2017年1期总览:本期主题:收缩城市与规划应对
【PL】2016年12期总览:本期主题: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PL】2016年11期总览:本期主题:移民城市的规划应对
【PL】2016年10期总览:本期主题:轨道都市的规划建设
【PL】2016年9期总览:本期主题:众创空间特征及规划应对
【规划师论坛1】“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思辨与三亚实践
【规划师论坛2】城市棕地环境修复与再开发规划的国际经验
【规划师论坛3】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策略——以天津市李七庄街为例
【规划师论坛4】“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
【规划师论坛5】河滩棕地生态修复途径与实践
【PM】应然与实然:《城乡规划法》立法的改进和完善
【PM】武汉市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库研究
【PM】多维用地分类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应用展望
【PD】城市地标的视线管控思路与方法 —— 以武汉市黄鹤楼视线保护规划为例
【PD】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协同共享配置方法
【PD】产城融合理念下煤矿区转型规划策略与实践
【PD】武汉市中山大道综合整治规划探索
【PD】陕南会峪村共生空间的营建探索
【PR】城市绿色空间热舒适评述与展望
【PR】我国住区模式转型的是与非
【PR】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PR】城市居住用地容积率“值域化”研究
【PR】城市商业规模核心控制指标测定策略研究
【PR】山区乡镇发展特征、问题及规划对策那边
【PR】基于日照计算的城市住宅容积率取值方法研究
【PR】紧凑理念下的米脂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
【PE】西藏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要素的文化价值与保护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新罗马会议中心及“云”酒店
【NEW BOOK】民宿之美Ⅱ
『低能耗城市景观』风能技术——科珀斯克里斯蒂北部海湾公园
【规划师论坛6】山地城市综合管廊布局及选线规划实践
【规划师论坛1】城乡规划领域廊道相关研究述评
【规划师论坛2】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综合管廊规划问题及政策应对
【规划师论坛3】中心城区 E 类用地中的廊道空间生态规划方法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