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带一路全国交通枢纽蓝图浮现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独家获悉,我国将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在以郑州、合肥等城市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四纵六横”货运干线铁路网和区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这一地区的对外运输主通道格局,最终形成连接“一带一路”东西双向通道的全国性交通枢纽,为东中西部产业升级,以及全国性“米”字形产业带发展奠定交通支撑。
根据相关指导文件,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以陆桥通道为主轴,依托国家铁路和公路主通道,串联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加强与沿线城市、周边区域和沿海港口群的联系。在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中部地区向东可通过铁路货运班列运输,拓展连接沿海港口群;向西可借助中欧班列直通汉堡、卢森堡、法兰克福等欧洲主要城市,最终形成可以联通欧亚国际物流通道的“一带一路”重要交通枢纽。
《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获得的中部地区综合交通系统建设重点工程名单显示,在铁路运输枢纽方面,中部地区将完善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建成郑州南站客运枢纽和郑州圃田、薛店等物流基地,建成郑州站至小李庄至圃田联络线,规划建设郑州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新建濮阳东站、菏泽站、聊城站等高铁客运枢纽;推动安阳、新乡、南阳等铁路物流基地建设。
高铁建设方面,将以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为目标,建设郑(州)徐(州)、郑(州)万(州)、郑(州)阜(阳)、太(原)焦(作)、郑(州)济(南)、商(丘)合(肥)杭(州)、曲(阜)菏(泽)兰(考)铁路;推进(北)京九(龙)等高铁建设,同时规划研究聊(城)邯(郸)长(治)等高铁,研究宁(南京)西(安)高铁、呼(和浩特)南(宁)高铁豫西通道建设可行性。
干线铁路方面,将以全面建成“四纵六横”货运干线铁路网为目标,建设蒙西至华中、三门峡经禹州至江苏沿海港口铁路,推进运城至三门峡铁路、邢台至和顺铁路、菏泽至沛县铁路、陇海铁路三门峡段改线等铁路建设,开展焦柳铁路扩能改造,启动邢台-黄骅港复线项目前期工作。除此之外,中部地区还将加快多条城际铁路和地方铁路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建设方面,将加快推进呼北高速(G59)、荷宝高速(G3511)、青兰高速(G22)泰安至聊城段、德上高速(G3W)、大广高速(G45)濮阳至阳新段等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菏泽至枣庄、林州至焦作、合徐高速固镇连接线、合肥至霍邱至阜阳、蚌埠至五河、阜阳至淮滨、徐州至淮北至阜阳、明光至定远至巢湖、石家庄至林州太行山前等一批地方高速公路项目。此外,还将重点加快以区域内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为主的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推进跨黄河特大桥建设。
业内普遍认为,加大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部地区建设国际型综合交通枢纽,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但仍需完备的基础设施作为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大高铁、高速公路等主通道建设,不仅有利于发展枢纽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支持中部崛起和“一带一路”建设。高玉伟建议,可借鉴美国芝加哥、亚特兰大、孟菲斯等城市的经验,大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将交通、物流以及相关产业打造成为城市群的比较优势,进而在全球价值链中确立独特定位。
“以前我们搞铁路的搞铁路,搞城镇化的就是城市规划建设,两者没有充分结合。”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基础设施如何与城市群和城市化战略相结合,这是我国当前必须要实现的转型。他还强调,未来交通类基础设施的投资要和城镇化互动发展,就能形成有效投资——这将体现中部地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价值。
招商证券、银河证券等多家券商研报指出,从地理上看,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节点区域,加大高铁、干线铁路和各级公路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够拉动中部地区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加深东中西部各区域间的融通,促进各地产业合作,形成全国性的产业协同,加快产业升级进程。从全国经济发展整体看,中部地区全国性交通枢纽能力的提升,还将配合“一带一路”发展,构建东西双向物流通道,为我国各区域经济的纵深发展和整体协同提供保障。
注:本文内容来源经济参考报,转自人民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看原文)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新罗马会议中心及“云”酒店
【NEW BOOK】民宿之美Ⅱ
【NEW BOOK】《数据可视化》
『低能耗城市景观』风能技术——科珀斯克里斯蒂北部海湾公园
【规划师论坛6】山地城市综合管廊布局及选线规划实践
【规划师论坛1】城乡规划领域廊道相关研究述评
【规划师论坛2】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综合管廊规划问题及政策应对
【规划师论坛3】中心城区 E 类用地中的廊道空间生态规划方法
【规划师论坛4】深圳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体系与方法
【规划师论坛5】天津市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
【PM】“多规合一”规划中的城乡用地分类及其应用
【PM】基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半城镇化地区城市更新模式研究
【专题研究1】“互联网 +”引领的传统村落复兴路径探究 ——以陕西省礼泉县官厅村为例
【专题研究2】传统村落综合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山门村综合规划为例
【专题研究3】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专题研究4】武汉市石骨山村保护更新的困境与路径
【专题研究5】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实践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