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顾问、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平会见了前来拜访的西安市赴杭州挂职锻炼青年干部一行。杭州城研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江山舞等参加会见。
西安市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现挂职杭州市下城区区长助理孙超代表发言。他说,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新世纪以来杭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2016年G20国际峰会的成功举办,为杭州赢得了影响深远的国际声誉。他说,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西安市委关于《打造追赶超越西安铁军的决定》精神,西安市实施了干部挂职“11333”计划,其中选派了10名青年干部前来杭州挂职锻炼,主要学习杭州在城市建设与治理、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小镇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挂职期间,无论是杭州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发达的产业发展体系,还是杭州优良的干部作风、饱满的工作状态,都给西安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孙超表示,有机会在杭州拜访王国平理事长,既是来之不易的求教机会,更要对王国平理事长长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作出的杰出贡献表达深深的敬意。他代表挂职干部就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如何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如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等问题向王国平理事长请益。
王国平讲话。他首先对西安来杭挂职锻炼青年干部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王国平指出,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变量数以亿万计,要坚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科学系统地研究城市。“不谋百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要有通盘考虑和长远规划。他说,西安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当前已进入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要使城镇化真正成为西安发展的“最大潜力”,“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须努力打造西安新型城镇化2.0。要坚持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所谓“自转”,是指以构建西安全域“1小时交通圈”为载体,把全市当作一座大城市来谋划和建设,加快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格局。所谓“公转”,是指西安要处理好与“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城市群及周边城市群的竞合关系,通过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土地共谋、社会共享、机制共创,努力实现都市圈、城市群背景下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强化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利用TOD模式的集聚效应,积极谋划以西安城区为中心的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和旅游圈,将西安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王国平指出,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坚持积极保护的理念,即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通过适度的利用来实现真正的保护。世界上著名的景区景点大多是世界文化遗产或世界自然遗产,要认真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先进经验。在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方面,要把建设遗址公园作为创新保护的重要载体进行积极探索。要坚持“城市有机更新”、“保老城、建新城”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方针,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围绕建设“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将西安全域打造成特殊的巨型旅游产品。要立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禀赋优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文化兴、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西安。
王国平指出,西安干部前来杭州挂职锻炼,要关注杭州城市发展背后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世纪以来,杭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重要理念,一是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很多地方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低、小、散、差”等结构性问题,城镇发展领域同样存在着“低、小、散、差”等结构性问题。只有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以城镇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突破两者各自面临的瓶颈。要坚持不懈地以政府做城市、做环境带动市场做产业、做企业,以政府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带动市场办好企业围墙内的事。二是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关注“四大问题”的解决,即“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特别是要聚焦“钱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的问题。要从TOD模式拓展到XOD模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钱从哪里来”问题,即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带动土地的增值,进而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要打好人口争夺战的“组合拳”,不断健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回答好一座城市的购房者、游客、投资者、人才来自哪里这一核心问题。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城区规模和人口规模,防止出现“鬼城”、“死城”,力争新城区建设建一块成一块,以圆满实现于2030年左右城市化率达到70%、也即基本完成我国城市化历史进程的目标。三是坚持环境立市战略。新世纪以来,杭州牢固树立“环境重于政策”、“环境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的理念,始终坚持把“环境立市”作为杭州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整体协同、注重细节、改革创新的原则,不惜在做环境上花血本、付代价,努力营造一流的硬件、体制、法制、政策、政务、人文、人居、生态环境,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杭州的发展环境,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城市的升值。四是坚持“城市有机更新”。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最大创新,就在于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和“生命体”引入了“城市更新”,强调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质就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在于把生物学中的“生命”概念引入城市建设,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突出“有机”二字。杭州在“城市有机更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文化为要、系统综合、品质至上、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等八大理念,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创新和发展。迈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挑战,杭州先后实施了近百项重大工程,由点到面、由线到片,大力推进城市形态、街道建筑、自然人文景观、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初步形成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道路的“杭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