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约翰.蓝侬:小街道的停车模式有哪些?编按:最近总听说小街道好小街道美小街道利于步行小街道就是棒棒棒,但是小街道有哪些停车模式呢?如果解决不了停车的问题,再好再美不也于事无补吗?
龙灏:横起停,竖起停,摞起停……
魏皓严:摞起停有意思。
毛华松:多小的街道?这是个问题。
何捷:为神马非要停车?
毛华松:这个问题更重要。
王韬:是啊!小街道为什么一定要停车?
实在有停车需求,不能盯着小街道,需要从区域解决问题,在附近设集中停车场。也就是说这不仅仅是个城市设计问题,还是个规划问题。但是,新问题来了,人多走几步路不会死,但是盯着寸土寸金卖地机会的zf会死。
引申一句,现在城市的停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土地财政的后果,公共投资不足的后果,与民争利的后果。
毛华松:同感。以前住的小区门口,是一个公交线路的首末站,直接以道路展开。每天早晚都是公交车与私家车的交杂、拥堵。开始不懂,以为是公交公司管理混乱。后来考注规、做控规,才了解到是政府不作为,把规划的公交首末站出让成开发用地了。
这样的状况,在不少城市存在,既影响公共交通的效率,又造成民怨。所以,王老师说的公共停车场,也是同理。城市规划的公共停车场用地,不是被改变了用地性质,就是和大型商住综合开发,结果是能解决开发项目的停车诉求就不错了。
王韬:另外,当我们谈zf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不是一个单一行动体,而是一团错综复杂纠葛在一起的各种权力和局部利益,设计师很弱小,规划局其实也很弱小~
所以,规划如果不是一个具备协调权力的能力的平台,一种协调利益的方法,利益各方没有理性和常识的基础,那么各种在此前提下的设计命题始终是鼠目寸光、解决眼下问题的苟且手段。
魏皓严:哈哈哈,才热播完的《人民的名义》里都是达康书记和瑞金书记和易学习书记在做规划。
杨震:城市空间是巨大的利益,经常是你死我活的。
石岗:有个心理课老师说,齐泽克说我们仅是修修补补,填补我们的心理空缺,其实没什么用。他倾向我们什么都别做。
余斡寒:[北京首现“内嵌式”路侧停车位 可实现机非隔离(视频)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g3OTIxOA==&mid=2652928378&idx=4&sn=845c4e101ad5349c3c2a513d4db52030&chksm=842a2ee7b35da7f107c5e3decc5628efc63d6e8865a6daa5f6759a7d47d6a5738c617c9a664d&mpshare=1&scene=1&srcid=04149wNApY2ldHeL3SLEDjah#rd]
魏皓严:对了,这是目前比较推崇的停车方法。
陆地:欧洲早就这么干了吧?
何捷:标准街道设计方式之一。
魏皓严:
徐苗:
随拍一张,想到这里的题。在公共服务的人行道上划停车位,而被服务的有车位怕花钱就是不停,现在的街道典型。
周榕:很快就不再有停车问题了,新问题是如何改造马路。
徐苗:同意,城市转型的必经之路。
魏皓严:周老师说说?感兴趣。
周榕:无人驾驶汽车一旦成熟,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必将彻底重组。这个时间最多十年以内。
魏皓严:想起来了,你说过的。
徐苗:这个厉害!
王韬:[爬山虎访谈录 | 周榕:互联网是新的城市,城市就是曾经的乡村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A3MTExMA==&mid=2652136013&idx=1&sn=ba44d28312f608eb72e7ec99651e376c&chksm=84d3e6a4b3a46fb2e3978008c120f2d9bbadfcfe4db4301d481a334f7b54f25b1afcc6cc654d&mpshare=1&scene=1&srcid=0419Ym90rBqWEaeqgDSYv3Hq#rd]
住区访谈,注解周榕老师观点。
魏皓严:我还是回到老套路上答答题吧。
1.这还涉及到汽车的尺度,尺度小的汽车占有的城市空间相对少一些,所以更适宜停在小街道上。欧洲城市里的小汽车是小汽车,美国城市里的小汽车是中(甚至大)汽车,我们国家的汽车尺度本来应该偏向于欧洲的地少人多模式,结果却朝向了美国的地广人稀模式。
2.还有对小街道停车位的严格控制,即通过标示和相应与严格的罚款等管理手段规定好,只能在某些地方停车(或者某些地方决不能停车)。
3.并不是所有的小街道都应该提供停车位,有些小街道就是可以不许停车。停车位的稀缺/停车成本的提高能促使/逼迫更多人慢行或者公交出行。开车的不是天王老子,走路才是人的自然权利。以街道为代表的城市公共空间不该成为成功学的用武之地,这是基本的城市/社会伦理问题。
意大利特雷维索的街边停车,在停车带与步行道之间隔了一个慢行道(之前有老师放过类似的图片了)。
还是特雷维索,明确规定的车行/骑行/步行空间。好像汽车和自行车都是单行?(我有点困惑)
标明了只能步行的小街道。
可以停车的小街道。
同样有已经沦为停车场的小广场。
这张照片是街道空间特别逼仄的锡耶纳,汽车的尺度都超小,与这里的街道尺度匹配。这可是一个盛产银行家与富豪的城市——有钱不必开大车,就像是有钱了不必在腰上缠一条带着金光闪闪大“H”的皮带。
余斡寒:微型车好停。这车好萌。
刘浩:一直好奇国外消防规范和疏散措施是什么,国内一弄就违反强条。咱小街区建设也是困难重重。
魏皓严:是的,以前好像NV某一期谈到过类似的问题。有一点就是对技术的粗糙使用吧。
刘浩:在实施的基层,这样违反强条被批的事情经常有。没人研究下未来城市该有的规范标准。
魏皓严:什么强条啊?
刘浩:消防为主。
魏皓严:哦,哈哈哈。
杨震:消防间距、扑救面、回车场是扼杀城市肌理的一大利器。
魏皓严:那么对现存的小街道就该是另一套规则了吧?
王孟永:不同社会规则、发展条件和时代特征形成的城市空间,可比性并不是太强。欧洲现在也形不成新的锡耶纳了。
张亚津:不会啊,欧洲最新的交通模式,所谓混合交通,就是锡耶纳这种模式。
没空找德国那边的道路平面图,手边有斯图加特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教材,可以看一下小街道的停车问题:
最快速的交通确实没有停车泊位融合,因为速度差异太大,停车泊位会降低车行效率。
横向停车,道路宽度够,速度又低。但整体而言,欧洲街道竖向停车比较多。
这几种速度的道路断面,除了步行街区的都有融合停车 。
断面宽度对比中国街道体系,应该都算小街道了。
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自1991年开始大力推行“街道瘦身计划” (简单地说就是把街道变窄),比如把地方性居住街道的宽度减少了3.6米(一个车道)之多,大部分街道的设计宽度(估计是纯车行道部分)都不超过6-8米。
反对“街道瘦身计划”最强烈的果然是消防局,该部门总是向往着连接任何地方的宽敞通道。争执下来呢?波特兰政府决定对老社区中的5.5-8.5米宽的街道消防性能进行测试。消防局被要求带上其通常性设备现场演示现有的狭窄街道如何妨碍了它的工作(同样的测试也让垃圾车和公交车进行了)。结果表明,这些街道的宽度没有问题。
(责任编辑:马静玥)
留言即可提问
摁上3秒,城门开启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nofficeq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