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空间》08辑:个性化校园规划
本规划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充分解读和疏理,让校园结构从中生长并与之契合,从各个层面提供资源共享的可能,以理性的网络营造便捷的实体交通和虚拟交通,并以单体建筑的串联和各种遮阳设计应对炎热多雨的亚热带气候,从而达到建设生态、资源共享、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充满阳光感和艺术氛围的高校校园的设计目标。
广州大学城,选址番禺新造镇,首先开发四面环珠水、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小谷围岛。大学城发展规划及其调整方案确定了“TOD”的发展理念、“组团生长”的结构理念、“网络组织”的功能理念、“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理念,采用城—组团—校区三个级别的空间结构层次,以南北向带状发展的共享区——城市综合发展区、城市级公园和高速公路为界线将全岛划分为含有10个校区的五个功能组团,组团中教学设施和文化设施等资源共享,教学区位于外环路与中环路之间滨江布置,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五组团位于小谷围西北角,总用地为108.2公顷, 供华南师范大学和星海音乐学院使用,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区68.6公顷,星海音乐学院教学区用地12.5公顷,组团级生活用地27.1公顷,规划学生1.9~2.1万人,规划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本方案以“阳光和音乐的交响”为主题,被选为优胜方案并付诸实施。
微信扫一扫转账
想要原稿请点我哦
打赏者可免费获得本篇文章的高像素电子版,打赏后请在本篇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
顺手转发让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哦
让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