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体治理和地方主义体系下的战略空间规划:来自西北英格兰的经验
Strategic Spatial Planning Under Regime Governance and Localism: Experiences from the North West of England
作者:Abbas Ziafati Bafarasat, Mark Baker
源自:Town Planning Review, 2016, 87(6): 681-703
推荐:申明锐,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shenmingr@nju.edu.cn
在英国以及其他地方,战略空间规划超越地方(supra-local)的尺度经常被证明是复杂而不断变化的,受到中央政府想法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在不同时期以各种治理体系——如旧区域主义体系、新区域主义体系、政体治理和地方主义体系等——得以实现。本文将战略空间规划视为一个通常来说超越地方的实践,考察了在城市区域政体治理和地方主义体系下,制度化的地区战略空间规划的五个关键职能可以实现的程度。在英国,这种制度反映在建立地方企业伙伴关系(LEPs)和义务合作制度(Duty to Cooperate)中,它试图让地方当局参与共同实现战略规划职能。为呼应文献中经常得出的负面发现,本研究选择在英格兰西北地区具有“高可能性”获得正面结果的地区进行案例研究,试图区分是地方落实的问题还是体系自身的问题。本文的结论是,战略空间规划涉及的综合洞察力、地方情境判断、建立共识的政治勇气、体制建设和识别未来机遇与威胁这五个关键功能往往不能在政体治理和地方主义体系下有效地实现。因此,文章总体建议是需要寻求其他替代性的治理办法,如“混合区域主义”(hybrid regionalism)体系,并在结尾给出了一些初步意见。本文对英国战略空间规划实施机制与效果的探讨,能为建构战略空间规划指引下的跨区域治理体系提供借鉴性启示。
定义城市韧性:研究综述
Defining Urban Resilience: A Review
源自: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 2016,147: 38-49
作者:Sara Meerow, Joshua P. Newell, Melissa Stults
推荐:颜文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yan24839@vip.sina.com
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和各种风险的背景下,系统韧性引起了学术界和决策者在跨学科、跨部门和多层级的关注,而城市作为资源消费的重要节点和创新所在,居住着世界大多数的人口,已经成为韧性理论和实践的实验场。文章利用共引分析法和Bibexcel的分析工具,回顾了1973—2013年这41年间的172篇关于城市韧性概念的相关文献,梳理出了25种关于城市韧性的定义,得出了城市韧性的整合性定义:城市韧性是指城市系统(包含不同时空维度下构成它的所有社会—生态与社会—技术网络)在面临干扰时维持或者快速恢复至理想的功能、适应变化以及快速改变那些限制当下或未来适应性的能力。在这个概念中,城市系统必须被置于更宽泛的全球化的资源、商品交流与多层级的管理体系中考量,才能有效建立不同时空维度下系统间的相互关联,从而发挥作用。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特征,使其在受到干扰后恢复至之前的状态变得极不可能,气候变化与城市化更加剧了城市状态的不稳定性。因而,文章提出的城市韧性概念强调一种非均衡状态,即通过韧性反映一种保持关键功能的能力,而非一味强调恢复过去。建立韧性城市系统需要不同层级的可变更性,包含“逐步变迁的”、“不断增长的”、“彻底转变的”特征。韧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行动和快速修复的速度,恢复速率既可指向快速恢复至失调前的状态,也可指向快速进化为新的发展状态。文章最后讨论了城市韧性需要回答这些问题:为谁而应用韧性?何时、何地应用?以及为何而应用?
订阅号编辑:张祎娴
订阅号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