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少数地方政府,动辄提出花多少亿,打造多少特色小镇。并不是要绝对地反对“打造”,但更要注重“营造”和“培育”。浙江这一轮的特色小镇,基本上需要六七年时间的培育才可能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
特色镇是企业家在一个地方聚集逐渐形成的,不是说自上而下地出一个规划,政府给多少钱,为了特色而特色,那样是做不好的。关键是要有耐心,不要动辄三年大变样,特色小镇不能成为政绩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一定是需要有作为的,主要是引导和制订相配合的政策,投资的事交给市场。政府要做的事是“顺势而为”,尊重规律,而不是“拔苗助长”。
另外,特色小镇不是“扶贫工程”,不是说哪个镇穷了,政府给一笔钱,把企业呵护起来,给予宽松的管理。比如说给企业降低环保成本,如果换了新的领导,或是政策收紧,可能导致企业生存不下去。关键还是要有真正的产业基础,让市场去选择。
目前在一些制度设计方面,还不够周全。如果说有的小镇在政策的支持下,接受一定的补贴,能够发展得好,当然应该鼓励。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事后的考核机制,比如得到特色镇的挂牌,几年后税收要达到多少。
如果拿了补贴,最后什么成果都没有,对不起,我就要追究你的责任。这样一来,决策者也会考量和评估,是不是真的有底气和信心,而不是盲目地去做。
房地产商就不主张他们参与进来了。特色小镇首先强调的是产业基础,它是一个产城融合的概念,而不是房地产项目。
当然房地产商作为社会资本,并不能反对他们进入,但要转换一种身份,做实业、产业可以,要特别警惕特色小镇“房地产化”,最后变成助推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