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安仁镇历史悠久,有保存较完好的川西风格的明清古典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邑刘氏地主庄园也位于此。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博物馆小镇、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
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39公里,双流国际机场36公里,大邑县城8.5公里。幅员面积56.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面积7.07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为8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农民集中居住区14个,总人口7.66 万人,城镇人口4.7万人,城镇化率 62%。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博物馆小镇、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国家园林城镇。
截止到2017年,小镇总共有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老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展示馆)30余座,主要以红色革命和民俗为主题。文保单位16处、藏品80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179套,现存文物的价值和规模、拥有博物馆的数量,在全国同类小镇中已是首屈一指。
安仁镇区位图
1
安仁古镇想要做什么?
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博物馆小镇,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通过新增多层次,多主题的现代化博物馆聚落,丰富中国博物馆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力争打造蜚声中外的国际博物馆小镇。
围绕各个核心博物馆群落,梳理打造一系列的文化休闲度假区域以及新天府田园居住区、林盘休闲区、会展区,依托博物馆小镇这一平台,打造新型文创休闲小镇。
通过构建丰富的文化运动休闲等配套设施,提高全镇居民以及旅游人群整体生活休闲质量也带动全镇居民精神世界提升,实现百年安仁,文化安仁。
通过各级绿地、水体的统一打造提升全镇居民和旅游人群的生态体验质量,实现百年安仁,生态安仁。
安仁镇规划平面图
2
安仁古镇的优势何在?
全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聚落
安仁镇拥有全国最大的博物馆群——建川博物馆聚落。始建于2003年,2005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整个聚落占地500亩,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聚落。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2座分馆已全部建成开放,其他博物馆还包括5.12地震纪念馆群,钱币博物馆,电影传奇馆等。
建川博物馆聚落系列表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
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末清初建筑群
安仁刘氏庄园是中国近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四川西部近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树人街、裕民街、红星街三条老街均修建于民国时期,为当时安仁镇的核心区域和商业中心,老街上共有14个各具特色的公馆建筑,安仁中学、安仁戏院、袍哥楼、万成堰纪念碑、同庆食馆等极具民国特色的建筑罗列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国川西古镇风情画卷。
安仁戏院
民国军阀公馆
影视文创教育产业集群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继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国内第二所以电影命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作为四川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首创了“高校+影视文化园”的新业态。园内将兴建民国街区、中国小镇老街区、国家级专业摄影棚专区以及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创意中心等,建成后将是国内唯一的集影视教育、影视剧摄制、影视产业开发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校校内全文化产业集群。
安仁古镇的有轨列车是时代剧中不可缺少的一角
古镇街道
日趋完善的民国风情特色业态
安仁古镇在民国原版的实景舞台上叠合时尚业态,满足多元需求。安仁小镇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餐饮、特色体验区的服务体系。为了稳固建川博物馆的长期生存,开发公司将重心移向文创商业,增加建造“七十二个老行当”、“改革开放”等博物馆,重点引进手工私人定制工坊,如陶瓷、雪茄、家具、服装、印染、烧酒等,预计在五年之内,形成50至80家特色作坊,拉动文创消费。未来几年,安仁还将继续打造观坊·文旅小镇、蜀楠乌木艺术品加工展示中心等项目,进一步聚合文创产业。
景区网红——印染
“穿上旗袍去安仁”主题活动
3
安仁古镇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受到经费、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和影响,近年来安仁古镇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古镇范围内道路、雨污管网等市政设施和安全保护设施配套与古镇旅游发展水平尚有差距。
文化旅游产品比较单一
由于安仁古镇旅游主要以文博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互动环节较少,游客选择面比较狭窄。同时,在丰富旅游业态、休闲娱乐特色游和现代创意旅游方面发展滞后,没有能够有效留下观光游客进行深度体验游,古镇景区存在留不住人的现象。
管理层级有待改进理顺
安仁古镇既有上级议事协调管理平台,又有当地党委政府、景区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机制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管理机构之间职责模糊。同时,古镇范围内有古街、公馆数量较多,有些属规范旅游运营单位、有些属个体经营企业或个体商户,致使景区在旅游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上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游客对旅游景点的印象。
4
特色小镇建设重点从哪些方面展开?
①
大力发展文博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及其配套产业
大力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上规模的文博旅游、影视教育、会展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文博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度,打造成都乃至全省、全国的文博和文化创意产业高地。积极培育和发展星级酒店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全面提升餐饮住宿业、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健康养生、社区家政、电子商务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依托安韩农业园区,集中连片发展薰衣草、蓝莓、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幸福田园、天府梅园、婚庆主题公园等特色农业项目,积极探索发展生态观光型、乡村体验型、民俗文化型等形态的乡村旅游产业,形成一三产业互动带(区);依托十万亩粮经复合型基地建设,成片发展优质粮油、生态果蔬等基地,形成集中连片的生态田园风光。
②
加快小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一心(安仁)两翼(唐场、元兴)”的空间结构,加快唐场和元兴集镇建设,完善功能设施。加快推进金塘、白鹤、泉水土地整理安置点的规划编制,因村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同步配套完善小区道路、水、电、气、讯、管网、景观打造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对原有小区进行提档升级,建设生态小区。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突出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沟渠等专项治理;大力推进安仁镇桤木河、斜江河沿岸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③
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在全镇全面推进村(社区)“四组织一平台”便民服务综合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覆盖延伸。创新发展社会组织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
5
专家点评
“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毕凌岚:
安仁镇的闻名始于上个世纪。特殊年代的宣传需要,使得安仁镇“因祸得福”得以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城镇总体格局和民国时期形成的大型公馆建筑群。城镇凝固了川西近代史的百年风云,累积了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化投资为安仁镇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依托既有的传统街区,建设形成的一系列主题博物馆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文物馆藏,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旅游人气。这一改变促成了安仁城镇传统产业结构的更替,同时也实现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
安仁镇基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拓展,依托地处川西平原腹地的田园景观和丰富物产资源优势的一、三产业互动的复合发展模式,充分立足于本地自然、景观、文化、乡土资源特点,探索了一条植根川西“原生态乡土文化”带动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道路。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远的影响力使得安仁镇先后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博物馆小镇”、“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国家园林城镇”称号。现阶段,安仁镇正进一步立足既有文化旅游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自然风物资源,结合现实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城乡互补的现实需要,着力打造在空间形象上沿承民国风貌、做精做美,在产业上拓展升级、做强做大的旅游目的地城镇。
安仁镇作为在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领域的先行者,探索过程中将持续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何处理巨大的旅游人口和休闲人群对原乡民社会的冲击,不仅仅包含环境保护、社会组织、文化渗透、景观营造、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各类矛盾协调,还应该从决策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予以更进一步的完善。惟如此,安仁方可实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诗意栖居目标。
内容来源:小城镇规划、大邑县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