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涛老师主讲中
编者按:
留耕文化“都市田园”社区营造沙龙于2016年下半年开启,由空间更新与社区营造领域有识之士与社区居民互动,社长有幸受邀成为第三期分享嘉宾,而此沙龙也成为我个人学习社区营造的公开课。更有意义的是Community Garden 社区花园,利用城市闲置及需改善用地营造实践出都市自然与儿童友善环境的范型——由市民参与共建共享共有的可食地景与食物森林,实现社区资源的有效共享与邻里融合。不止是空间上的营造,更是社会关系的重塑!经“社区花园促进会”授权,特分享此系列沙龙记录。(陈艳燕)
【导言】
本次沙龙,系留耕文化社区营造系列公益沙龙第六场。沙龙力邀业界先锋和有识之士与社区居民互动,旨在推动都市社区空间营造与邻里融合,倡导身体力行的绿色有机生活,以小而慢的方式渗透实施,实现社区资源的有效共享。
【主题】都市田园实践之路
【主持】刘悦来博士
【主讲】潘 涛博士
【时间】2016年11月10日周四14:00-16:00
【地点】创智农园(上海杨浦区五角场伟康路129号对面)
【主办】创智天地 留耕文化(四叶草堂 + 方寸地)
【协办】泛境设计Pandscape
【支持】纬图景观
潘涛老师主讲中,2016年11月10日@创智农园
刘悦来博士主持,社区营造沙龙第六场@创智农园
潘涛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德国留学并工作多年。在农场研究和实践领域方面,不得不提他。2010年,潘涛博士创办了上海市第一个市民家庭农场——乐田家庭农场。
乐田家庭农场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是上海第一家“史莱伯花园”(德文:Schrebergarten)。这是个在欧美流行了一个多世纪的健康生活方式。潘涛博士介绍说: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让住在市区公寓里的人们,在郊区拥有一块私家花园,实现“市区住公寓,郊区有花园”的梦想生活。
2015年11月,潘涛博士发起城市微田园众筹项目,核心骨干除了18位众筹合伙人,目前还有40多位会员。
来自潘涛博士ppt
本期《都市田园实践之路》:潘涛博士分享了两个实践项目。从乐田家庭农场的起步阶段的迷惑、网络运营,到迎来第一位会员、农场的成功经验,潘博士都一一为我们做了详尽的分享,让我们收获颇丰。第二个项目是城市微田园项目,潘博士为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众筹实践活动和过程中经验心得。
乐田家庭农场
首先,潘涛博士向我们介绍了他在项目起步阶段遇到了种种问题,特别是资金非常紧缺。但是他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两个非常宝贵的启发。其一是农业项目可以从任何项目做起。
潘博士的做法是将土地转包给农民,仅留下30几亩地,用心做,采用会员制度,量入为出。其二是德国曾经有个案例,有一位儿童医生在德国莱比锡郊区做了一块农园,类似大学路的创智农园,用于儿童治疗。潘博士介绍说:德国的园子有五大核心要素,包括草地、果树、菜园(面积不能低于25%)、木屋(归属感)和花卉。
其次,潘博士介绍了在农场初期,他们运用了网络推广的方式进行宣传。在篱笆网发布了一条帖子,名为“来农场散养孩子”,而后在2010年11月6日,农场签下了第一位会员,是徐汇区一所小学的自然老师。
据这位老师介绍,他们经常去安徽一带寻找这种贴近自然的地方,为孩子们开展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活动。后来,随着知名度慢慢建立,上海的一些报纸也开始对农场进行了报道,会员的数量也开始增长起来了。最终,农场收回了农民的租地,留下20几亩地种植水稻,其他用地都作为会员用地,目前一共有356块会员地,还包括大量的木屋。
都市生活,需要亲自农耕。 水稻田@创智农园
基于乐田家庭农场的成功,潘博士分享了两条成功经验:
其一是归属感。 现在,做开心农场的人很多,但大部分最终没有做下去。为什么潘博士做的好呢?潘博士觉得首先是起步早,乐田农场是最早将亲子活动引入其中的农场,亲子活动是一个忠诚度非常高的产品,一旦跟孩子发生关系,用户粘性非常大。
这块农地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东西。后来随着口碑做起来了,农场里的很多活动开始由会员自发组织,每一家人组织任何活动,孩子都需要玩伴,就会吸引周边的会员家庭一起加入。比如有喜欢摄影、美术、木工等等的会员,他们组织了相关的活动,农场内的其他家庭就都会一起加入。
最后,乐田家庭农场成为了一个平台,由会员自己组织活动。其二是建造木屋。木屋是农场的根——一种社区的感觉形成了。有了房子,大家才愿意整理院子。比如万圣节的时候,每家的小孩外出讨糖,他们就会挨家挨户敲木屋的门,非常有归属感。这才是乐田与其他农场不同的地方。
城市微田园
随后,潘涛博士又分享了他第二个实践项目——城市微田园。这个项目位于黄浦区,是一块约600平方米的空地。场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作菜园,一部分用作儿童场地。在这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潘博士发起了众筹为该项目筹集资金。最后一共收到了40多份的申请,筛选后确定了18位众筹人,每人一万元。目前,微田园一共有40多位会员。
潘涛博士还分享了一个关于后期资金和管理项目的好方法。他了解到企业中有一项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职能,企业内会经常组织一些志愿者的活动,并提供经费。于是,潘博士找到一些大企业,与他们谈合作,让企业中的志愿者来微田园帮忙。微田园成为企业培训教育示范基地,当志愿者们来了以后,教给他们种植和养护的相关知识。
最后,潘涛博士希望这种微田园可以进入社区、学校、开放空间,成为社区花园。以往我们提到的开放空间,往往是静态的空间,互动的不够。城市微田园是一个体验度非常高的空间,有播种、有收割、有成长的过程,它将是都市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以前的城市是盖高楼shoppingmall,现在的城市发展趋势,则是把自然请回来,家门口有社区花园的城市是伟大的城市。
真诚感谢速记志愿者:王碧石
创智农园
(Knowledge & Innovation Community Garden,简称)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伟康路129号对面,是上海市第一个位于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Community Garden)。
农园由瑞安集团创智天地主办,留耕文化整合四叶草堂和方寸地管理运营,属于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绿化管理创新实验点。
留耕文化
传播都市农耕文化,让社区多因快乐和参与。
“你好,社区”
是由正荣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城市社区营造项目。
项目以公共空间营造和自然教育为两大立足点,依托社区书院和社区农园,整合城市NGO资源,为社区提供创新公益服务,同时引导居民参与运营公共空间,开展多元的社区公共行动,凝聚社区力量,营造健康、互助的城市新社区。
上海社区花园促进会(筹)
上海社区花园促进会(Shanghai Community Gardening Association,简称SCGA)由一群有志于推动社区园艺与社区营造的伙伴儿发起,旨在多元有序推进上海社区花园发展,包括但不限于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与维护。
社区花园(Community Garden)是以社区绿色空间为载体,以公众参与为主要力量,旨在调动社会各层面积极因素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倡导绿色生活,是社区营造的绿色起点和象征物,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社区层面的绝佳落地实践点,是生态文明建设在都市区的缩影。
地址:上海杨浦区伟康路129号对面,创智农园
联系:Jiang 136 2173 1380(兼微信)
投稿/contribution@xiangchoujingji.com
联系电话/86 21 5957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