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图虫摄影
根据福建省旅游局公布的福建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接待的国内游客中,有31.4%听说过5A级景区清源山,远远低于同级别认知度最高的景区武夷山(80.7%);有29.0%听说过崇武卫城,也是大大低于同类别认知度最高的景区鼓浪屿(82.8%)。此外,国内游客对于清源山和崇武卫城的“第一提及率”均未突破1%,其中清源山低于同级别“第一提及率”最高的景区武夷山61.4个百分点。一方面,泉州最具竞争力的两大传统“山”“海”自然景观在同质类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另一方面,泉州最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文化资源”由于尚未找到合适的体现平台和转化途径而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不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窘况。因此,解决泉州旅游的发展瓶颈、实现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泉州古城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有效转化。
第一部分:文旅资源转化路径平台
本着“大胆设想、小心论证”的思路,笔者建议在遵循历史脉络、坚持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以穿越式视频导览、模块化演出留宿、全域化非遗体验、特色化内涵重塑来实现古城文旅资源的转化提升。通过视频导览和内涵重塑让游客白天有景可看,通过模块化演出让游客晚上有戏可看,通过非遗体验让游客有得玩、有得买。以对话历史、感受文化、体验非遗引来游客,以开放式全域旅游免费游古城的方式留住游客,以一张免费的门票带来多张收费的车票、餐票、房票、戏票、伴手礼票等。
一、穿越式视频导览
今年五一期间面世的古城语音导览系统为古城旅游开启了新的篇章,在展示古城文化和自助导览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短短数百字的文字和语音的局限性还是依然存在,一是在景点内涵的广度深度方面尚显意犹未尽,二是部分重要景点的可入性和可观性还是没有解决。因此,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分批分级将部分语音导览升级为视频导览,以视频导览来实现对空间和时间的穿越。在景点选择上,有三种类型可以重点挖掘:(1)有丰富的文史内涵可以挖掘。比如锡兰侨民旧居和市舶司遗址;(2)虽有看点但是囿于重点文保或者私宅,游客只能望门扼腕。比如东西塔和杨阿苗故居;(3)具有重大文史价值但是遗存不多,直观可看性不强。比如德济门遗址和来远驿遗址。在拍摄模式选择上,根据资金筹集情况和景点综合情况,可以采取普通视频和VR视频两种模式。
(一)普通视频。即以蒙太奇的手法,将实景拍摄、动画制作、纪录片、电视报道等综合运用,以三五分钟的微电影最大限度地展现出该景点的文化内涵、现存实景和历史场景。比如,锡兰侨民旧居的视频录制,可以分为三幕体现:(1)以一块刻着使臣世利把交刺惹的墓碑开始,用微电影或动漫展示锡兰王子世利把交刺惹随郑和船队来到中国朝见明成祖,后因故国政变而留居泉州,其后裔取“世”为姓并与泉州当地汉族通婚;(2)用微电影纪录片形式拍摄一块包括举人世寰望在内重修洛阳桥众乡绅的石刻德政碑、一张保存在泉州释迦寺的世济美捐地建寺的旧地契,这两个珍贵历史文物真实记载了王子后裔融入并与泉州人民和睦相处的事迹;(3)以纪录片和部分电视报道片段结合的形式导出1986年斯里兰卡政府希望中国政府帮助寻找失踪王子的下落。当泉州发现锡兰王子后裔的消息传到斯里兰卡后,斯里兰卡政府邀请王子后裔许世吟娥回锡兰故地参观访亲,并以古锡兰公主的隆重仪式接待了她。2009年斯里兰卡正式提出将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和泉州市结成友好城市,这一段始于明朝、富于传奇性的中斯友谊,经过几百年文化和血脉的融合,必将续写新时期的丝路传奇。
(二)VR视频。虚拟现实即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利用计算机产生三维的虚拟世界,得到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感知效果,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同置身真实场景。随着主要技术瓶颈被攻破,VR技术实现商用成为现实,因此2016年被业界称为VR元年,这也给泉州古城的文旅资源转化提升带来了难得契机。通过VR视频,可以实现以下旅游观赏效果。
1、空间穿越。一些重点文保单位或者私宅无法对游客开放,就可以通过VR技术实现空间穿越游览,比如开元寺的东西塔,通过VR实景拍摄制作,游客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拾级游览东西塔的内部构筑、逐一细看分布于两塔五层塔身包含西游记孙悟空原型猴行者在内的80尊浮雕佛像、空中俯瞰开元寺和古城西隅,实现文物保护和游客观赏的两全。现产权是私宅又极富观赏价值的杨阿苗故居亦可如是操作。今年故宫博物院就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空间穿越”模式的VR视频导览,第一期建成的有养心殿、太和殿和三希堂。
2、时间穿越。用VR建模技术将“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再次途经泉州,依制祭拜妈祖”和“施琅平定台湾后,感念涌潮济师之神恩,上书康熙帝请封,历数妈祖助顺神迹。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将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御书香帛到泉州庙致祭。”等泉州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场景重现,让历史活化。
3、建筑重构。清真寺的奉天坛作为伊斯兰教徒的礼拜殿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次八级大地震中坍圮,目前只剩若干柱础和石柱。可以在参考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用VR建模的技术原样复原奉天坛,丰富重点文保单位的观赏内容。此外,还可以用VR建模技术将古洛阳桥的建造过程动态全程回放。
4、体验穿越。通过VR技术事先制作好的程序设置,游客可以角色扮演来刺桐港贸易的番商,乘坐海船沿晋江溯江而上在富美渡口换乘小舟,沿内沟河到市舶司报关交税,而后带着珠宝在车桥头上岸并在聚宝街交易,“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穿越体验一回古人的感觉。
5、串联穿越。将有关联性的景点串联呈现,可以解决部分小景点内涵单薄的不足。比如两广总督黄宗汉故居和监察御史陈庆镛故居,就可以将黄宗汉积极带领军民抗击英法联军和陈庆镛逆龙鳞弹劾琦善等投降派权贵的爱国事迹串联起来,导览出清末泉州人民抗英爱国的壮举。
二、全域化非遗体验
目前泉州市共有县级以上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项目十大类353项(其中国家级34项、省级76 项、市级175项),这些闽南特色、种类繁多、深入民间的非遗文化项目孕育着泉州旅游的无穷魅力。为了更好地挖掘出泉州非遗的魅力和做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建议由政府引导、民间配合,在原有非遗目录的基础上,开发一批非遗体验项目并在全国首创建成非遗体验的目录。
(一)全行域开发。泉州的非遗项目数量众多,涵盖行业较广。非遗项目的体验开发要尽量实现特色化、便捷化、商用化和趣味性。比如“玩的体验”可以开发茶艺里的摇青、瓷艺里的拉胚、香艺里的跺香花和古方香囊等项目;“吃的体验”可以开发摊润饼皮、滚元宵以及透明厨房等项目;“穿的体验”可以开发cosplay惠安女、蟳浦女等项目。在体验方式上,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DIY手工、视频观看、VR体验(眼镜、手套、体感服等)。在体验时间和收费上,可以按照5分钟免费驻足体验(比如摇青、跺香花)、30分钟中等收费坐下体验(比如拉胚、石雕传拓、古方香囊)、60分钟大众消费带走体验(DIY微型花灯、DIY手掌纸织画)三种。
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历史,非遗,不仅仅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不仅仅是人工的,还有智能的。以九牧智能马桶盖和柒牌3D试衣镜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智造产品的“泉州新非遗”也应该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二)全地域分布。正在建设中的泉州非遗中心展示馆给城南片区构建了一个难得的景观核心点,未来必将给城南片区带来数量可观的客流,但由于该中心展示馆总建筑面积还不到1000平方米,体量不是很大,就可能造成区域人流密度过大,因此留给游客人均逗留时间有限,这些就和非遗体验的耗时、占地产生矛盾。因此为兼顾古城全域旅游布局、分散人流管理、游客体验舒适度三者的需要,就必须全域布局非遗体验。游客可在非遗中心展示馆全面了解非遗文化之后,借助非遗体验点手绘地图或者古城旅游APP的引导,自选自行到遍布古城的非遗体验点进行非遗体验。
非遗体验点要根据空间格局、历史脉络分批分类进行布局。建议首批体验线着重布局西街东段、聚宝街北段、新门街二期。西街和聚宝街由于街巷较窄、临街店铺体量不大,且结构、层落各异,建议以耗时较短、消费大众的体验项目为主。而新门街、北门街、中山路具备相连铺位可以打通和街面较宽的优势,可以引导扶持进驻一些较大体量可以布局多元体验项目的文创空间。此外,除了平面的布局,还可以在源和1916里面的大麦仓上开发空中看古城项目;在临漳水闸至金山水闸的笋浯溪两岸开发水边小剧场、音乐灯光喷泉秀、LED大屏泉州之窗、小舟夜游光明之城项目,丰富游客的游览维度。
(三)全领域融入。要充分展现文都的文化韵味,除了原有的景点和新增的非遗体验点之外,还需在多领域恰当体现文化的存在。建议市政府逐步建成闽南文化的图像、音频、视频、文字、标记等综合文宣资料库,免费提供给政府部门、学校、商家、市民、游客使用,提高闽南文化元素在建筑、环境和日常生活当中的存在感和出镜率,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提升古城的直观文化观感。比如可以由专业剧团联合三大移动运营商,制作一至三分钟的南音、梨园、闽南童谣等精选片段用于制作手机彩铃和铃声,免费让市民和游客下载使用。制成一批闽南文化元素的标识、图片,让市政部门在公共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公交车、路灯杆、街头变电箱、井盖、公厕等等移动或者固定的物体上展示闽南文化。
三、模块化演出留宿
2015年泉州市旅游总人数是泉州市常住人口的4.49倍,而印象系列演出所在地的这个比例均超过10倍(丽江23.48倍、杭州13.7倍、厦门11.77倍、南平11.06倍)。2015年旅游总人数厦门比增11.5%,泉州比增13.9%;旅游总收入厦门比增17.5%,泉州比增13.4,;人均花费厦门比增5.4%,泉州比增-0.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以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为代表的众多大型演出无一不是设置在外地游客占比大幅超出本地游客的传统旅游热点。新建于厦门岛外集美老院子景区内的大型演出《闽南传奇》里面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源自泉州的传统文化,可是《闽南传奇》为什么没有落户于泉州呢?为什么2015年泉州旅游总人数比增比厦门高,可是旅游收入比增和人均花费比增两项却弱于厦门呢?原因就在于厦门有现成的以外地游客为主的稳定客流。
鉴于大型演出具有很突出“助强不助弱”的逐利特质,以目前泉州外地游客占比不高的总客流很难吸引到商业资本投资大型演出。考虑到特色演出在“诱”客留宿和非遗文化传承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古城旅游的培育期不适宜立即着手大型演出,但是特色演出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如何定位的问题。建议在培育期的演出应该立足于自身,定位模块化、特色化的演出构建理念。以特色化吸引游客,以模块化控制演出成本和做好非遗传承。特色化就是要尽可能将泉州特有的传统文化内容展示出来。模块化就是整场演出都由一个个可以灵活组合的模块合成。模块主要分为①演出主线模块(城南番坊的海丝、多元融合的宗教、陈三五娘的爱情等)、②演出平台模块(专业剧院、文创空间、特色街区、古韵公园)、③演出内容模块(南音、梨园等高雅剧院艺术;拍胸舞、火鼎公婆等通俗民间艺术)、④演出人员模块(剧团演员、艺校学生、民间艺人、票友)等。
比如以陈三五娘为主线的爱情演出,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编写定制剧本,分别设置南音、梨园、木偶、讲古、民谣、拍胸舞、南拳、花灯等雅俗共赏的不同表演形式,每个表演形式三五分钟为宜,且按照获奖演员、专业演员、在校生、群众演员、票友五个梯队安排候演团队。演出可以安排在天后宫的古戏台、西街肃清门广场等公众场所,也可以安排在通政巷印记闽南、新门街三道行等文创空间。
通过模块化演出可以实现(1)集约演出成本。因为演出可以根据淡旺季观众的人数和需求进行模块化优化组合,达到演出规模、专业度与观众的需求匹配;(2)满足观众的最佳观感。常说的“三分钟热度”启发了我们要关注“兴趣度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对于绝大部分的外地普通游客而言,他们只需要感受到每一小段泉州特色曲艺即可,专心看一场专业的南音或者梨园(木偶剧除外)演出对于非票友的普通游客而言不现实;(3)实现了非遗文化的代际传承。由于给了众多青年演员、在校生和群众演员较多的演出机会,就可以以演育人,此外,通过将演出拉出剧院、深入民间,也可以加强高雅艺术与市井百姓的了解沟通,最终达到白居易“老妪能解”的艺术亲民境界。
建议处在培育期的演出暂时不卖门票,而是以酒店和民宿订房、微信朋友圈线上集赞、古城景点线下集章三种途径换票。通过游客留宿宏观层面以及适度特许商业广告的经济收入来平衡微观层面的演出成本。
四、特色化内涵重塑
由于文化资源不像自然资源那样直观浅显,它需要一个客体来承载和体现,假设传统文化是灵魂,而古民居、古建筑就是一个最好的躯壳,将传统文化注入古民居、古建筑,就好比将灵魂注入驱壳。具体做法简要概括就是应从各个古民居、古建筑的地理区位、历史沿革、产权状况、建筑现状等出发,根据“一屋一品”原则进行特色化内涵定位,按照闽南文化小型专题博物馆(古民居、民俗、工艺品、宗族、民间信仰、传统小吃)、闽南非遗文化工作室、闽南历史名人纪念馆、闽南文化传承展示馆(学生习作、草根创作、文创产品)等四大模式重塑古民居古建筑内涵来实现文旅资源转化和平台展示。
第二部分:文旅资源转化资金筹措
视频导览、非遗体验、模块演出、内涵重塑等设想无一不是烧钱费脑的项目,因此,筹措项目资金成为第一要务。本着先易后难、由少到多的思路,建议从集约化整合存量、精准化上级立项、产业化跨域创投三个方面逐步落实建设资金。
一、集约化整合存量。将文旅产业确定为古城片区的第一发展产业,在泉州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牵头下,以古城全域旅游进行统筹布局,以视频导览、模块化演出、非遗体验、古建筑古民居内涵提升为具体抓手,结合城市建设、环境整治、卫生保洁、公共交通等内容,将现有市、区两级政府财政盘子里涉及旅游、文化、市政、创卫、创城、创模等的预算经费进行整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现有资金拧成一股导火索,为下一步争取上级立项和产业资本打下基础。
二、精准化上级立项。(1)从区域的层面,争取将泉州古城纳入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局在今年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中提出:“将对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出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等八项支持措施。”(2)从产业的层面,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和省政府关于VR产业的扶持资金。在今年的中国(福建)VR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座谈会上,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张志南指出:福建省将积极争取国家重点产业基金的支持,全力推进VR产业的发展。(3)从项目的层面,以在全国首创建成VR导览视频库和非遗项目体验库为由,争取国家文化部关于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的专项资金。
三、产业化跨域创投。
(一)产业资本与旅游项目的跨域融合(以VR为例)
VR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革命性的科技革新被国内外众多IT巨头青睐,但究其本质,VR和互联网一样,就是一种科技,是经济的助推器,必须实现VR+才能站在风口,否则就是泡沫。而在泉州,VR+不仅仅可以+旅游,扎实的实体经济给泉州带来了“VR+实体经济”的机遇,再加上泉州已有的以功夫动漫和皇品微电影为领军的泉州文创企业,这些都是泉州可以抢抓机遇大力发展VR产业的背书。就是因为看到VR的核能级爆发力,所以福州赶在全省之先大力扶持发展VR产业,于今年出台了《福州市政府关于促进VR产业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
对于普通视频导览我们可以采取植入广告、片头广告、冠名广告进行商业项目融资。但对于耗资巨大的VR视频就必须引入产业资本。建议以古城VR导览视频制作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为契机,启动泉州VR产业的起步,具体操作如下:(1)泉州产业资本投资VR产业。泉州很多本土的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都有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子公司或者投行部专门寻找风投项目。政府可以引导这些风投资金以单独成立新的VR公司、合股成立新的VR公司、收购或注资控股现成国内VR公司等方式来进入VR产业。五店市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就是由晋江市政府(占股45%)、福建共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占股30%)、七匹狼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股25%)三方共同出资成立。和政府的合作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以VR导览视频为创收点,政府受让特许经营权;二是以VR导览视频库为股份入股泉州文旅集团参与古城文旅项目经营。(2)VR项目本土化制作。可以在VR导览视频库的建设招标条件中设置本土化制作的条件,让有实力的国内VR龙头企业带动泉州VR产业的发展。(3)发行“泉州非遗基金”。借助“东亚文都”和“春晚会场”两块金字招牌,由泉州文旅集团委托专业基金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面向全球机构和个人开放募集,发行“泉州非遗基金”,该基金定位为股权投资基金,募资用于建设可盈利的VR视频导览库和非遗体验库并争取在新三板上市,让投资方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通过产业资本建设古城VR视频导览库为基础,为下一步VR产业和泉州本土实体经济融合和争取国内旅游VR市场构筑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
(二)产业资本与旅游配套项目的跨域融合(以公厕为例)
小厕所影响大旅游,厕所仍然是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配套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原有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和群众日益高涨的优质体验需求日益矛盾,即使是部分开展以商养厕的地方也存在着尽量控制运营成本的瓶颈问题。对此,建议引入卫浴产业资本接管厕所,只有卫浴产业资本才有自发将厕所做到极致100分的内在原生动力。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阶段,引导泉州卫浴龙头企业认领部分条件适宜(地段好、体量大、人流多)的公厕,并将试点公厕打造成以智能马桶为核心的卫浴企业的体验旗舰店。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允许其在区域控规范围内重新翻建为两至三层的建筑或者适度扩建,第一层是企业的卫浴产品展厅,第二至三层是包括智能马桶在内的现代厕所;第二阶段,体量小的厕所就专业做好卫浴企业的体验展示厅,体量大的厕所可以将体验展示厅升级为“泉州智造”的综合展示中心。第三阶段,政府将节省下来的厕所维护资金反哺于企业,帮助企业走出泉州,拿下全国重要城市和旅游景点黄金位置的厕所,让“泉州智造”可以四两拨千斤在全国布局渠道。
对于政府而言,不用再投入厕所维护资金又可以实现厕所的涅槃重生,将城市管理的死角变成景观亮点;对于泉州卫浴企业而言,可以获得黄金地段、人流量大的高性价比展示门店,而且愿意持续保持高投入以维护好游客的优质体验感受,以推进自家企业产品的口碑和销售;对于市民和游客而言,可以有了高品质的如厕服务,让在外如厕从不得不去变成有点想去。在卫浴产业与厕所服务的成功融合后可以再继续尝试将泉州其他产业有机融合进去,比如恒安可以尝试妈妈小屋(哺乳室),光伏产业可以尝试家居智能太阳能发电等等,将智能厕所建成以卫浴产业为主,其他关联产业为辅的“泉州智造”展示平台。
由景点旅游变为全域旅游,由白天观景延展到白天晚上旅游不间歇,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希望通过视频导览、非遗体验、模块演出、内涵重塑的实践探索能实现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提升,并最终实现古城的保护、传承和复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投稿/contribution@xiangchoujingji.com
联系电话/86 21 5957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