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全局研究,促进兵地、产程融合发展(1)促进兵地融合规划整合口岸和兵团园区规划,在用地功能、基础设施等方面统筹布局,实现兵地共建,设施共享,并兼顾园区独立运作要求,促进兵地融合发展。(2)促进产城融合伊宁园区以城市的全局性研究为支撑,与城区共建城市副中心,整体组成带型城市格局,强化联系园区和主城区的三条交通走廊,在功能、快速交通、公共交通等方面实现产城融合布局。清水河园区以“园镇合一,联动发展”为策略,构建与南侧清水河镇一体化发展的功能结构体系,建设园镇共享、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2、深化口岸地区复杂布局研究(1)以口岸物流为核心的生产功能布局规划专题分析口岸通关物流体系与交通运输特点,以口岸物流功能为核心布局生产功能。基于口岸、物流、工业三大用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口岸居中、物流两侧、加工外围的布局模式。以口岸一关两检通关、查验空间为核心;围绕口岸布局集疏运物流体系和物流空间;外围布局保税加工、普通加工等产业空间,构建紧凑、高效、开放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细化物流与相关功能关系研究,构建“分散布局、就近服务”的物流体系。保税物流结合保税加工,普通物流结合边贸市场、普通加工,公路口岸直接服务中哈合作中心,形成通关、物流、生产、商贸相互关联的空间组织模式。 (2)优化口岸地区交通组织针对高速公路入关后线型并不确定、地方发展空间内缺少铁路支线等重大的现实问题,规划全面梳理口岸地区复杂的交通组织关系,多方案模拟比选。通过国际大通道交通、内外交通、客货交通、公铁交通、拥堵疏散等的详细分析和对用地功能、景观形象、经济性等的互动研究,确定了国门之前最核心地区的功能与交通组织方案。规划高速公路正对国门联检区布局,保障客货流顺畅运行和良好的景观形象;高速公路局部采用高架形式,为向北引入铁路支线提供通道;在出入境公路两侧布局物流与市场用地,构建用地与高速公路便捷联系通道。 (3)兼顾功能与景观的公路口岸地区设计规划深入研究了公路口岸出入匝道方案。与海关边检功能布局相结合,与口岸通关流量和通关能力相匹配,合理组织进出关客货流线,实现进出交通分流、客货交通分流。预先考虑可能发生的通关拥堵或临时闭关等情况,在口岸周边布局一定临时带和停车场。同时,重点考虑进出关地段的景观风貌,彰显国门地区形象。
1、强化全局研究,促进兵地、产程融合发展(1)促进兵地融合规划整合口岸和兵团园区规划,在用地功能、基础设施等方面统筹布局,实现兵地共建,设施共享,并兼顾园区独立运作要求,促进兵地融合发展。(2)促进产城融合伊宁园区以城市的全局性研究为支撑,与城区共建城市副中心,整体组成带型城市格局,强化联系园区和主城区的三条交通走廊,在功能、快速交通、公共交通等方面实现产城融合布局。清水河园区以“园镇合一,联动发展”为策略,构建与南侧清水河镇一体化发展的功能结构体系,建设园镇共享、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
3、细化产业空间布局研究(1)以公铁联运为基础的保税区布局规划结合国门布局保税区,提升人货通关便捷度,引入宽轨、准轨铁路支线,构建与公路口岸的快速联系通道,形成公铁联运体系,提升保税区运转效率。南京路是口岸园区与兵团园区联系的主要通道,规划以南京路为界将保税区分为东西两片,局部采用立体交通组织,保障城市南北和保税区内部通勤联系。(2)以快速通关为目标的保税区主卡口功能流线组织规划以快速通关为目标进行保税区主卡口功能流线组织。将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提升报关效率;入关双流线设置,提高查验效率;主卡口外部道路局部展宽,作为待检停车场地,降低通关车辆滞留影响。 (3)工业区路网间距研究规划依据园区产业类型,分析借鉴上海、苏州等成熟园区和同类型产业区规划建设经验,合理确定各类产业空间的路网和地块划分间距,以适应产业空间拓展和不同企业建设需求,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
4、多要素量化耦合研究,确定控制引导要求(1)中心区规模及用地构成研究依据上位规划,伊宁园区的中心区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肩负着提升伊宁市辐射能级的重任。规划通过与相似人口和经济总量城市副中心的类比研究和数据分析,综合确定园区中心区公共设施总体规模和功能结构关系。(2)塑造功能多元、业态混合的活力中心区在此基础上,将各类公共设施功能与空间布局、开发强度、建筑高度、交通组织、中心区广场绿地之间建立起关联与耦合关系,据此确定单一地块的强度、高度、退让等控制指标和城市设计引导策略。
5、深化城市设计研究,彰显空间特色(1)城市设计思路贯穿于控规全过程坚持城市设计思想贯穿控规全过程,通过分区、整流、链接、激活等策略,进行整体和分区城市设计研究,深化形态、界面、风貌、开放空间等的控制和引导。(2)强化特色空间塑造,凸显地域特色风貌规划凸显滨水价值,挖掘边境文化,根据卡拉苏河、雪山、丝绸之路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口岸整体空间秩序。研究原有空间肌理特征,塑造国门、商贸、旅游等特色空间,彰显国门地区形象。规划提取新疆地域建筑、伊斯兰和哈萨克建筑的典型建筑元素,在建筑群体组合和区域标志建筑方面延续传统文脉,彰显多元文化交融的边境城市特色。(3)重点节点深化设计,支撑反馈控规规划以城市设计内容为校核,反馈用地布局方案;强化慢行设施布局,在图则中落实慢行通道和设施;增加城市设计控制引导要素一览表,深化城市设计引导内容。
6、适应管理需求,改进规划控制引导方法(1)适应工业新区起步阶段控规编制针对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特点,采用管理单元图则与分图则双控制的方式,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2)深化工业用地引导深化工业用地控制引导,在工业地块内增加弹性道路、地块细分线,引导用地出让,并对工业用地采用容积率下限控制和绿地率上限控制,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3)强化公益性设施控制规划强化公益性设施控制,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控制线规划图,强化刚性控制,并在分图则中增加公建、市政设施配套表,深化空间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