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方历史文化保育行动最初的宗旨源于对社会民众地方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从而唤醒历史文化保护的意识。第三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历史文化的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来提高社会民众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保护意识,社会民众通过参与其中来肯定自己作为城市主人的存在感。这类活动形式简单、准入门槛较低,在广东文化保育实践中其目前的公众参与度最高,具体可概括为三种形式。
第一类是展览、MV拍摄等视觉性观赏活动,如2012年为抢救冈州中学旧址,新会本土文化的林震宇和同伴们拍摄了微电影《冈州往事》,反映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关注。2016年古村之友发起的“过年回家看古村”有奖征集活动,呼吁大学生通过摄影、摄像和设计网页等方式,将故乡之美保留下来并通过媒体平台传播。
第二类是讲座、公众分享会等课外讲堂式教育,如潮州四点金古建筑兴趣小组通过读书活动,将潮州古建筑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用“时髦”的自媒体形式向公众展示,建立一个低门槛参与平台。如广州湾青年会馆的广州湾书墟,从2014年8月起,“壹书壹会”逐渐成为了常规活动,通过邀请一些书主或嘉宾作为主讲,给湛江市民提供了一个分享和交流阅读的空间。
第三类是动态体验的城市导赏,既有民间组织的本地城市公益导赏,如发现大佛山组织的走进澜石明代的祠堂群落、寻觅学院最壮观的古建筑群、乐从沙窖古迹寻访等一类寻觅古迹活动;也有像锦时夜行文化传播工作室等专营策划的商业性导赏,如开平仓东文化保育深度考察计划、潮汕美食文化考察之旅、江门城市历史风貌考察等。

图5-第三方组织与社会民众相互作用关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随着社会民众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与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其参与从纯粹的知识摄入汲取转向意见的表达(图5)。这一时期出现了扫街、口述史、设计工作坊等活动,如肇庆骑楼街调研与推动计划、潮州古城发现之旅实地调研活动、广州湾老街调研、佛山老街区口述项目。第三方组织利用与公众接触的机会,收集有关民众态度、观点、偏好的信息,鼓励公众意见的表达。在这个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中社会民众跨越了知识水平、信息渠道、身份等级的门槛,通过第三方组织这个集聚意见的媒介得以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