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好本底打造生态中的城市
突出水生态。对生态城所有水岸空间按照植物群落完整程度、景观风貌质量水平、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估分类。在保留整体水系网络和规划水系长度不减少的基础上确定水系的保留、修复和调整方案。规划保留了生态城70%以上河道,并通过水流模型测算,局部优化水系,保持水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此外规划注重水岸空间景观控制,从而提升水体的景观功能性,在实现水体复合利用的同时也是对基地特色的最大保护。

现状河流水系图

现状岸线类型示意

水动力模拟及河道改善举例
规划注重生态廊道的控制和建设引导。对基地内13条重要生态廊道明确主题功能、定制景观特色并加强植被引导,保证生态廊道能够利用好,控制住。

生态廊道功能策划示意
规划根据环境噪音模拟划定声环境功能区,各居住类型布局考虑噪音影响,提出降噪显著区内生态控制引导要求。

声环境功能区
(2)面向未来打造健康休闲的城市
规划结合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出“社区支持农业”理念,通过强化运动、文化、养生和休闲功能,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区支持农业”示意
(3)尺度回归打造亲切美丽的城市
规划不追求宏大场景,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平缓有序,并烘托局部标志性区域。建设空间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组团特征明显,城市掩映在湖、山、绿之中。
街区设计从人的行为活动特征出发,强调尺度宜人,彰显功能主题特色。

生态城鸟瞰效果图

生态城东入口效果图

生态城中心区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