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编者按:近几年江苏的小城镇建设发展一直走在前列,给全国的城镇建设提供了不少典范。最近我们有幸邀请到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小卉老师,来与我们聊一聊江苏小城镇建设的模式与经验。
陈小卉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2012年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四批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Q&A
Q: 陈老师您好,您一直在江苏省从事城镇化与村镇规划的研究,对江苏省非常熟悉,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访谈。
壹
Q:1980年代初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某种程度上讲是从乡镇起步的,是从乡镇企业发端的,而江苏省的乡镇企业亦是非常有活力的。您能和我们谈谈江苏省乡镇企业为江苏省的小城镇建设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江苏的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过历史性作用。传统的苏南模式,是指以苏南乡镇企业驱动的小城镇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江苏省苏南地区大部分乡镇利用靠近上海的区位和当时商品短缺的机会,因陋就简的办起了社队工业。到了20世纪80年代,伴随农村改革的深化,国家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出台了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在集镇落户的政策,同时也调整了建制镇设置标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进而“以工带农”、“以工建镇”,带动了乡镇地区的快速发展,小城镇数量急剧增长,形成了“小城镇、大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江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1978年江苏的城镇化率仅为1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4个百分点;全省100万人以上的城市仅南京1个,大部分城市在20万人以下;1999 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已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达到 34.9%;建制镇数量从 1983 年的34 个增加到 1997 年的 855个。
在这个过程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小城镇繁荣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乡镇企业发展、集聚推动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人口集聚,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带来了非农人口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直接推进者;此外,乡镇企业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带来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升。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低成本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使得小城镇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缓冲地带,没有把大量农村人口全部推向城市。但同时也带来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等环境问题,投资规模效益差等的问题。
苏南乡镇企业
贰
Q:在当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您认为江苏省的小城镇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小城镇能够成为供给侧改革创新的载体吗?
当前江苏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5.2%,其中建制镇城镇人口占全省城镇人口总数的36.67%,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空间,也是江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一环,相当一部分小城镇正积极探索着产业升级之路。如江阴市新桥镇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基地,人口5.4万人,财政收入达28.71亿元,GDP达148.2亿元,拥有3家A股上市公司,全年完成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项,专利申请799件。南京市桠溪镇是中国首个国际慢城,总人口6万人,财政收入2.98万元,依托农业等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探索了小城镇的生态发展路径。苏北的沙集是中国淘宝村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服务业集聚区,人口5.8万人,财政收入1.29亿元,电商产业规模达到45亿元,有7000多户网商,通过互联网+,带动了传统家具制造升级为设计、生产、销售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是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互动的成功模式。
江苏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省政府也明确了特色小镇应是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应该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平台、落实“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重要载体。
江苏的特色小镇遵循资源本底、区位特征,可以因地制宜走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苏南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地区的特色镇可以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高校优势,发展互联网、金融、会展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如南京仙林和镇江宝华建设创新中心;
二是结合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镇打造一批旅游风情特色镇,江苏拥有2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最多的省份,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和养老产业,如苏州周庄、同里等;
三是创新产业业态,培育突出的新兴产业特色镇,尤其是苏北的城镇,发展互联网+产业,如沙集镇;
四是传统农业特色镇,依托既有的螃蟹、苹果等农业资源,打造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延伸发展六次产业,如大沙河、张寨等;
五是工业强镇,具有良好的传统工业发展基础,积极引领产业的转型和创新,如新桥、戴南等。
新桥镇
桠溪镇
苏北沙集网商一条街
叁
Q:江苏省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您对当下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有何看法?
江苏注重省级政府对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各市县也积极从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业态等方面探索特色镇的创新路径。今年初江苏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江苏将重点培育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等特色优势产业小镇,聚力打造旅游资源独特、风情韵味浓郁、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风情小镇。江苏省住建厅也发布过《江苏省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引》,从城镇空间格局、与周边自然环境关系、地域文化传承、空间尺度等方面着手分类指引,引导小城镇的特色发展和风貌塑造。从我国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的名单来看,江苏特色小镇分别是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盐城市东台市安丰镇、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江苏已有的特色小镇主要是基于建制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创新业态,增强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水平,有传统优势工业镇、旅游小镇,也有新兴的生态小镇、互联网+镇等类型。
当前的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承担了带动乡村地区发展,促进由候鸟型城镇化向本地型城镇化转型的载体职责,其建设具有产业发展、特色风貌塑造等内涵要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关键。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政府和社会都在关注,住建发改旅游等多部门也在推进,社会资本也在密切关注,也是经济新增长点。从当前推进的态势来看
一要重视顶层设计,注意部门合力,防止公共财政投资过散;
二要以既有建制镇为主,适度在特大城市周边或者在资源优势地区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注意规模适度、集聚发展,防止空间过散、规模过大;
三要特色定位适宜,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避免产业雷同;
四要塑造特色风貌,打造小镇宜居环境,充分吸收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进镇,避免建成开发区或房地产项目。
(访谈人:张立)
(图文编辑:白郁欣)
END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