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导向型政策重要吗?
Do Place-Based Policies Matter?
本期推送的论文是由DAVID NEUMARK 和 HELEN SIMPSON合作发表在FRBSF Economic Letter期刊上的文章。该文章简要综述了西方发达国家区域政策的相关研究,对中国区域政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区域导向型的政策(Place-Based Policies),如企业开发区其经济目的是提高区域就业水平。然而,现有的实证证据表明企业开发区的政策效果并不一致,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企业开发区能够提高区域就业水平。但是,其他的区域导向型的政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例如针对特定企业的补贴政策、区域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教育和科研投入政策等。
区域导向型政策,是政府为提升辖区内经济水平所提供的政策支持。一般而言,大多数区域导向型政策的目标区域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例如美国萧条的商业区和欧洲国家的贫困地区。另外,该类型政策还可应用于发达地区,从而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例如采用区域导向型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集聚区域的集聚水平。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区域导向型政策有效吗?回答这个问题是相对困难的,困难在于如何为政策目标区域找一个适当的可比较的非目标区域。另外,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由于区域导向型政策的刺激所带来的人口和商业流动。进一步,还需要考虑的是由于政策的刺激导致临近区域人口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流入,可能削弱目标区域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从总体上来看居民的福利待遇并没有本质上得以提高。于是问题就来了:区域导向型政策有效?
为什么政府要实施区域导向型政策?作者认为集聚经济是该政策的理论基础,实施区域导向型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在目标区域内形成集聚经济,进而获取集聚经济的外部性,如知识的外溢、提高劳动的匹配,最终提升区域居民就业和区域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Neumark D, Simpson H. Do place-based policies matter? [J].FRBSF Economic Letter, 2015: 07.
ABSTRCT:
Place-based policies such as enterprise zones offer economic incentives to firms to create jobs in economically challenged areas.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erprise zones is mixed. There is no clear indication that they successfully create jobs. However, positive effects are evident for other policies, including discretionary subsidies that target specific firms,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that targets specific areas, and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research.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获取英文原文
: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126.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