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究竟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人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猜测这个问题,一部分要归结于这个领域至今并没有太多发现来推翻我们的猜想。虽然目前谷歌、Uber以及其他公司研发的原型车都在向世人宣示无人驾驶时代即将到来(美国联邦政府最近也正式从监管角度为其扫清了障碍),但是真正的全面自动化是否能实现依然要到未来才见分晓。
这些猜测主要围绕着自动驾驶汽车将怎样扰乱汽车行业以及其衍生的社会模式—对美国来说则是以汽车为中心来规划的居民区、购物区与商业中心。然而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一篇报告(参考文献2,请联系我们索取)却将重点放在了无人驾驶对客运铁路的潜在影响。这一较为古老且在全球广受欢迎的交通方式,是否也难逃被无人驾驶所颠覆的命运?报告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当然。
对美国人而言,这问题看上去多此一举了,因为在我们印象中,客运铁路早在60年前洲际铁路刚建成时就已经颇受打击了。尽管美国国家铁路的年客流量达到3000万人次,且市郊往返列车又在此基础上贡献了500万的客流量(参考文献3,请联系我们索取),火车的衰落已成事实。但在欧盟国家、印度、俄罗斯、中国以及日本,铁路依旧拥有庞大的受众,而且如果算上所有的地铁、有轨电车、轻轨以及其他的轨道交通,全球的客运铁路设施庞大到望而生畏。一旦汽车的自动驾驶时代来临,这些轨道设施会何去何从?
当然,我们可以说现在不是进入这一行业的好时机。据这一报告预计,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内,无人驾驶汽车将对客运铁路造成切实威胁。
火车将持续作为城市高峰时期最经济的出行方式。但是在非高峰时期以及乡村地区,更多的乘客可能会转向无人驾驶汽车。铁路公司甚至可能陷入不断衰落的恶性循环:当客运量下降,而运营一个铁路网络的固定成本又居高不下,铁路公司对这些余下乘客的单位成本就会上升。这样,他们将不得不升高价格或减少车次,但这又会进一步降低乘客量。而且一旦非高峰时期的车次减少,高峰时期的运营成本很难不受到影响,因此乡村地区非高峰时期的需求下滑影响的可能是整个铁路网络。
这一影响不会立刻到来,但这个死亡螺旋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报告称,因为铁路的运行成本如此之高,以至于乘客量相对稍微下滑就有可能导致盈利直转而下。比如,客运量减少20%可能让公司从5%的盈利率变成10%的亏损率。
考虑到城际公路对于机器来说更容易驾驭,这些研究者预想这一自动驾驶的革命将开始于边远地区。一旦门户对接能力在日常道路上建立起来,这颠覆性影响将扩散至更密集的区域。
随着时间推移,当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成熟到能无缝运行于居民区,无人驾驶汽车便会对地铁、通勤线路以及区域铁路构成威胁。可以想象到那时,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对铁路行业造成多大的撞击。
这些研究者还从乘客的立场出发,尝试对现在还未正式问世的无人驾驶汽车与传统驾驶方式的成本进行比较,进而探讨这些自动汽车将多快冲击铁路客运量。就像现在汽车制造与打车服务的普遍心态一样,这个研究团队也期待着自主驾驶汽车能实现共享,成为拼车合约中的车队之一。因为各国的交通成本差距悬殊,这个团队将荷兰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而目前荷兰的天然气价格昂贵但铁路成本很低,因此将这个结论应用于其他城市也会较为保守。
据他们分析,相比于单独乘坐或直接购买,三人以上共乘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极大地节省成本。大多数乘坐火车的通勤者也会认为这种方式更节约时间,因为他们不用再耗费时间往返于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