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吉林市拥有“156”项工程中的7项,其中2项(铁合金厂和炭素厂)位于哈达湾地区,如今哈达湾老工业区计划转型为现代服务业集中区。本文作者作为曾经在这里生活近20年的第三代吉林铁合金人,自发完成本次公益调查,期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这片土地的未来。
前言
吉林省吉林市是我国最典型的老工业城市之一。
1953年,国家将当时的吉林省省会吉林市列为重点建设的第二类城市,因此奠定共和国工业基础的“156”项重点工程就有7项落户在吉林市。
其中化工3项、电力2项、冶金2项,分别是中国石油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吉林氮肥厂)和吉林电石厂,国电吉林热电厂和丰满发电厂,中钢集团旗下的吉林铁合金厂和吉林炭素厂(吉林电极厂)。这7项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吉林市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吉林市在全国的地位。
在1954年和1956年乃至1980年代的总体规划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城区北部的6项156工程在城市布局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目前,这6个项目仍然矗立在市区,其中位于江北工业区的3个项目属于吉化集团、1个属于国电龙华,位于哈达湾工业区的2个项目均属于同一集团。
图1 1954版总体规划中的“156”项目位置
图2 1956版总体规划图中的“156”项目位置
图3 1980年代总体规划图中“156”项目位置
资料来源:东北城市规划史
图4 市区中6个“156”项目的位置示意
一、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概况
哈达湾工业区是“一五”期间建设的老工业区,该区域毗邻松花江,设有哈达湾火车站,交通方便。依托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炭素厂2个“156”项工程项目,经过6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冶金、炭素、轻工、建材、纺织、机械加工等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哈达湾老工业区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4.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6万人,棚户区约120万平方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哈达湾老工业区逐渐由郊区变为城市核心地带,功能分区混杂、工业污染严重、基础设施破旧等诸多矛盾日益突出。
2010年底,吉林市委、市政府决定正式启动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程,计划用5到8年将原有工业企业全部迁出,腾空区域重新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业。
吉林铁合金厂和吉林炭素厂,自上个世纪50年代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铁合金和炭素制品大工业生产的形成,中国钢铁工业的长期发展有了自己的铁合金和炭素制品生产基地,中国没有铁合金和炭素工业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
当前,这两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中央企业,面临设备老化、环保、去产能,产品结构调整和搬迁升级改造等重重压力,2015年改制成为由民营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已经开始逐步停产外迁。
二、吉林铁合金厂发展历程
据《吉林铁合金厂志(1953-1990)》第一卷记载,1952年,以前苏联总工程师布里科夫为组长的铁合金厂专家设计组在选址勘察时,对吉林哈达湾的评估意见为:“位于哈达湾车站附近,铁路交通便利;东距丰满水电站仅二十公里,用电方便;北临松花江,供水、排水问题均易解决;东临电极厂,较为经济。
缺点是原材料和产品必须长途运输。由于铁合金厂生产完全使用电炉,故用电量大,靠近水力发电站最为理想。”时过境迁,对比当年前苏联专家的意见,现今的吉铁缺点依旧,但优势不再。
图5 吉林铁合金厂大门
拍摄时间:2016年
吉林铁合金厂起源于建国初期,国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决定建一座年产1万吨规模的专业铁合金厂。
1951年6月15日,中苏双方签订由前苏联援建中国铁合金厂的议定书。
1952年确定在当时的吉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吉林市现址建厂。同年11月确定年产规模由原设计1万吨改为4.35万吨。
1953年5月,中苏双方最后确定产品方案。1953年至1957年为创建投产时期。
1953年5月,国家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决定成立吉林铁合金厂筹备处,同年7月1日,吉林铁合金厂筹备处在北京正式成立。
1953年10月,将“吉林铁合金厂筹备处”改用代号为“七一冶炼厂筹备处”,简称“七一厂”。
1954年3月2日正式成立工厂组织机构,其名称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吉林铁合金厂”。
1998年12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以原吉林铁合金厂优良资产发起设立了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 4月,吉林铁合金加入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吉铁由省属国企变为央企子公司。
2015年,改制成为由民营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图6 吉林铁合金厂筹备处旧址
图片来源:中钢吉铁建厂60周年画册
图7 吉林铁合金厂厂区、住宅区总图
图片来源:吉林铁合金厂志第一卷
图8 1990年吉林铁合金厂厂区鸟瞰
图片来源:吉林铁合金厂改革十年(1983-1993)
图9 吉林铁合金厂区卫星图
图片来源:91卫图2016年10月10日更新
图10 吉林铁合金厂所在吉林哈达湾老工业区2016年航拍图
图片来源:吉林铁合金官网
图11 2016年吉林铁合金厂厂区一角
三、吉林铁合金厂的辉煌
在6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吉林铁合金几经扩建、技术改造、体制创新和股权重组,已经发展成为集生产科研、工厂设计、设备制造与安装、情报咨询、技术服务、内外贸易于一体的全国铁合金行业龙头企业,曾经是中国最大、品种最多、质量最优、开发能力最强的铁合金生产与供应基地之一。
吉林铁合金厂生产能力由建厂初期的4.35万吨增加到80万吨,品种由6种增加到几十种,形成了铬系、锰系、硅系、氮化和钨钼等系列。所生产的“哈达”牌铁合金产品畅销国内外,除供应全国各大钢铁企业、国防军工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等数百家用户外,产品约有三分之一销往亚洲、欧洲和美洲。
公司主营产品曾多次被国家和吉林省评为名牌产品,其中75%硅铁、钼铁、微碳铬铁、硅锰合金获国家银质奖章,高硅硅锰产品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一步法”生产工艺居世界先进水平。该公司的检测中心是国内铁合金行业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拥有目前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
吉林铁合金厂作为我国铁合金行业的龙头企业,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重视,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温家宝、李克强等先后到吉林铁合金厂视察工作。
吉林铁合金厂做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和“摇篮”,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中,援建了兰州西北铁合金厂、四川峨眉铁合金厂等全国重点铁合金企业。建厂60多年来,责无旁贷的肩负起支援全国铁合金厂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为全国兄弟厂培养出了上千名懂技术会管理的业务骨干。
建厂初期,第一代吉林铁合金建设者来自五湖四海,六十年后的吉林铁合金人遍布祖国五湖四海。如今,我国大部分铁合金行业骨干企业、相关贸易公司和科研设计院所均有吉林铁合金人的身影。
图12 上世纪70-80年代,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冶金系统到吉林铁合金厂材料科大院参观学习
上个世纪90年代,吉林铁合金厂最辉煌时期,还在深圳、珠海、海南、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相继盖起了自己的办公大楼,建立起了进出口贸易公司。在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重点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设立了办事机构或营销机构。
图13 吉林铁合金厂珠海公司和大连公司
四、吉林铁合金厂的附属设施
60多年来,吉林铁合金厂建起了多所幼儿园、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一中学(吉林一中分校曾在此办学)、第二中学(普通初、高中)、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职工大学等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还有自己的“枫叶”牌汽水厂、液化气站和哈达百货大楼等福利机构。
由于厂区占地面积较大,从工厂西门到北门有公交摆渡车穿梭于十里厂区,与城市公交对接,方便职工及家属的出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鼎盛时期甚至还出现了自己的”内部银行”。
图14 吉林铁合金厂发行各种面值的内部结算劵
2000年以后,中小学、公安局和北头山上公园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到地方政府管理。目前,职工医院、哈达宾馆、研究所、设计院、大学生公寓、文化宫、通勤车、《铁合金》杂志社、电视台、厂报社、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附属设施仍由企业承担。
图15 中钢时期的吉林铁合金厂大学生公寓和职工通勤车
图16 中钢时期的吉林铁合金厂电视台
五、吉林铁合金厂的未来
2010年,吉林市启动哈达湾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2014年,哈达湾老工业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地处哈达湾的吉林铁合金厂,现有土地188万平方米,计划由工业四类地转商业用地。
2017年,在整体搬迁前,吉林铁合金仅剩下一分厂等少数电炉还在维持生产。
图17 2015年企业改制前的最后一次清雪
图18 2017年,吉林铁合金厂一分厂生产现场
根据可以收集到的一些规划来看,吉林铁合金厂老厂区所在地被吉林市人民政府规划为吉林市哈达湾服务业集中区。
其中,城市商务区包含了东北商贸会议中心、地标性城市综合体、商务居住混合街区;体育运动中心区包含了中央公园、哈达湾体育场、教学训练中心、健身休闲会馆;东北文化创意基地包含了创意制作中心、影视剧场及主题广场、影视文化创意展示空间、创意生活街区、企业会所区;东北工业博览园包含了东北工业遗产主题公园、东北工业博物馆、绿色工业体验中心、展览演艺中心、魅丽文化街区、工业主题酒店。
图19 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后吉林铁合金厂区规划效果图
但从规划图来看,该区域的路网完全没有尊重铁合金厂和炭素厂的既有肌理,如果实施的话很可能要把现有的主要厂房和住区全部拆除,规划提出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展示目标是否能够达到,是很令人担心的。相比之下,2009年总体规划的路网则较好地呼应了老工业区的既有肌理。
图20 网上找到的哈达湾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21 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的哈达湾地区路网完全没有尊重既有肌理
图22 2009版总规中哈达湾地区的路网布局更尊重原有肌理
六、吉林铁合金厂最值得保留的部分及价值分析
1、生产厂房部分
图23 1956年,新中国第一炉铁合金(硅锰合金)诞生地,——吉林铁合金厂一分厂
图24 1962年建成投产的亚洲最大铁合金生产车间——吉林铁合金厂三分厂
图片来源:中钢吉铁建厂60年画册
规划建议:
吉林铁合金厂一分厂和三分厂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三分厂由于建于“大跃进”时期,厂房再利用的主体结构有待专家评估。建议把一分厂厂房改造成“新中国铁合金工业从这里开始”主题展览馆。
同时,参照鞍钢博物馆模式,通过实物、场景、模型、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形式,运用现代高科技声光影像展示技术,以历史和发展的全新视角,向人们展示新中国铁合金工业一甲子的奋斗历程,以及吉林铁合金厂的辉煌历程与熠熠生辉的企业文化。
观众可以借助虚拟现实系统,亲自炼一炉合金、在现实与虚拟的世界中领略工业遗产的昔日风采,尽情享受一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之旅。除具有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外,吉林铁合金展览馆同时兼具开展文化娱乐、大型庆典、商业活动等功能,是一座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基地。
2、附属厂房部分
较为典型的建筑有始建于1953年的吉林铁合金厂动力分厂第一循环水泵站(含地下部分)和缺少建筑美感的水塔。
动力分厂第一循环水泵站由全套苏联设计图纸而来,60多年来周围历经扩建,建筑本身已经完全看不出她作为共和国早期建筑的历史风貌了,急需保护。
图25 吉林铁合金厂动力分厂第一循环水泵房现状
拍摄时间 :2017年2月28日
(1)第一循环水泵站可作为旅游景点保留,或改建成哈达湾工业遗产公园办公场所,同时申报吉林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原建筑物历史原貌。
(2)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水塔,见证了吉林铁合金厂区域的供水历史。如今该水塔已经停用,外立面部分脱落急需保护。整体搬迁后,可参照下图中长春市西广场水塔的做法加以保留、保护和亮化。
图26 长春市西广场水塔
图片来源:新文化网
3、铁路部分
图27 中钢时期的吉林铁合金厂运输部应该有4-5个这样的蒸汽机火车头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图28 吉林铁合金厂采购部钢材库废弃的火车专用线
吉林铁合金厂搬迁改造后,在哈达湾工业遗址公园内保留一台或者几台机车,作为吉林哈达湾老工业时期铁路运输的象征。将铁路线改造为铁路公园慢行系统。
在这些厂区废气的火车道上,建设成一条供市民娱乐休闲、健身,并串联周边景点、步道的铁路公园,同时吸纳海绵城市理念,打造成一张体会东北工业文明的新名片,如下图中厦门的做法
图29 厦门铁路公园
4、办公部分
图30 始建于 1953年的吉林铁合金厂主办公区
拍摄时间:2017年2月
图31 办公楼及广场
办公区域建筑保留吉林铁合金广场铜马雕塑、吉林铁合金文化宫、A座、B座办公楼、哈达宾馆阿尔巴尼亚专家楼,让已使用了60多年的苏式建筑群成为百年建筑。
根据吉林市教育局编制的《吉林市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吉林市哈达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在“十三五”期间新建一所普通高中分校区和一所九年制学校。
因此,吉林铁合金厂A座、B座办公楼、技术中心科技楼等现有办公楼可改造成教学楼。由省里牵头,推动长吉教育一体化发展,引进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驻长春市和吉林市高等院校,建设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打破吉林市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短板;同时吉林铁合金厂文化宫亦可改建成学校大礼堂,以此带动该区域振兴发展。
5、家属区部分
吉林铁合金厂和吉林炭素厂在苏联援建初期,职工住宅分为南(头)、北(头)两宅区。
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北城市规划史》记载,1954年3月18日国家计委召开会议,原则同意了吉林市政府报送、市建委编制的《吉林市城市发展初步规划》,规划的前提是将伪满时期的吉林哈达湾飞机场搬出市区。铁合金厂南(头)宅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兴建的。
铁合金厂南(头)宅区建于哈达湾飞机场场址上,为节省建设成本,宅区内的道路和通勤车停车场就是利用原有的飞机场跑道和停机坪。
苏联专家楼和职工住宅楼都是清一色的3-4层苏式建筑,可惜2000年后旧城改造全部拆除,目前只留下机场住宅这个地名了。
北(头)宅区紧挨厂区而建,目前苏式老楼所剩不多。较为典型的仅剩下吉林铁合金厂哈达宾馆内的阿尔巴尼亚专家楼和南侧的吉炭10栋围合式住宅。见下图
图32 家属区现状
保留并进行改造,参照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入选之一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模式,展示居住区的历史风貌。
6、规划建设宋小濂故居或宋小濂纪念馆
宋小濂是晚清至民国年间吉林有名的学者和书画家、知名的爱国人士,他与当时的成多禄、徐乃霖并称为“吉林三杰”。宋小濂墓就隐藏在吉林铁合金厂七分厂厂区中。吉林铁合金厂曾对该墓进行整修,1993年8月,吉林市人民政府将该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吉林铁合金厂区搬迁改造后,保留宋小濂墓,同时规划建设宋小濂故居或宋小濂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符合吉林市人民政府的规划的“6411产业体系”中培育旅游产业的主导思想。
7、哈达湾地区申报历史文化街区或者风貌保护区
哈达湾老工业区是国家工业化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吉林市城市发展史和规划建设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建议根据国家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的要求,学习洛阳涧西老工业区(也是156项目)一五时期的老建筑保护和改造经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申报为历史街区或者风貌区,丰富吉林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结语
图33 中央电视台播放有关吉林铁合金等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新闻报道
愿以上几点建议能够得到政府规划部门,以及关心热爱“156”项工程人们的充分重视,把希望早日汇成蓝图,从而把吉林铁合金厂以及所在的吉林哈达湾老工业区建设成为我国“156”项工程老厂区改造的成功典范,促使该区域成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强大引擎。
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吉林市和全国其他地区“156”项工程的现状调查和保护工作中,提出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吉林铁合金厂志(1953-1990)第一卷【Z】1993
2、吉林铁合金厂改革十年(1983-1993)【Z】1993
3、东北城市规划史【Z】 辽宁大学出版社
4、中钢吉铁建厂六十年【Z】2013
5、吉林市市志 建筑志(1673--1985)【Z】1985
6、中钢吉铁志(1990-2010)2014 由于企业改制未正式对外出版发行
■
青盟 | 寻找“156”项工程公益活动回顾(请点下面链接):
1.“156项工程”众研究倡议:寻找新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历史记忆
2.“156项工程”众研究:不忘初心,筑梦未来|第二篇
3.“156项工程”之南昌洪都老工业区调查散记
4. 中条山脉一盘红色棋子的前世今生
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最有理想的规划师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我们的微信号:chinayouthplanner;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联系人:屈先生13611052671。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