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为疏解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已有36个商品交易市场外迁大红门地区八家批发市场,六百多家商户入驻、迁入河北服装城。2015年确定淘汰的三百家污染企业已退出185家,同时加快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地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沈迟表示,现今很多年轻人到北京工作,除去北京房价问题之后来看,年轻人之所以选择留在北京工作,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北京各种资源富集,就业机会多,薪资报酬也高,而且公共基础设施完备,整个城市能够给民众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民众的其他生活成本比较低。
因此,在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中,作为承接产业、事业单位等的一些城市,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吸引产业和人才进入本地。要想加快协调发展天津、河北的区域一体化,就要督促其不断提升自己的公共服务水平,从而使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北京相接轨。一旦这些地方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基础建设,也就便利了产业承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才流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沈迟表示,对北京自身来说,有些企业可以疏解到外地,但有些疏解到外地的企业可能会失去发展动力而遭到市场淘汰。因为,一些产业对于市场集聚的程度要求较高,比如像京东这样一类的高端服务业,需要高度集聚。所以,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要通过行政的力量,生硬地做很多管理工作,而是更多的要通过对市场的引导,让城市自身之间进行合理的调节,从而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进程。
另外,沈迟表示,北京是首都,但不是北京的每一个区都是首都,因此,有必要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程度,把北京的一些未开发的区域或者是欠开发的区域要充分利用起来,从北京内部开始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合理解决城市层面的社会问题。例如,对于北京城内的大学搬迁地选址,可以考虑选择搬到像北京延庆的一些地区,这一方面疏解了北京城内密集的大学人员,另一方面,也促使像延庆地区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
“作为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方便人民生活,为公众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所以我们不能为迁移而迁移,我们的目的是把北京治理得更好,使京津冀一体化更好地发展。”沈迟表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城市首先自身要做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同时要通过市场运作,通过引导培育的方式,不仅使企业和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还要关心到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满足人民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