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洪门闯账我在学校做了一个关于开放式小区设计研究的大创项目,我觉得这种研究本身不可能得出一个定量的结论,我搬出了卡尔索普先生的新城市主义来解释我们的研究成果,在项目结题时我们的老师不停的质问我我们有什么成果,我感到很困惑,我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结果,不知道各位老师对这种研究怎么看?
王孟永:别的不说。假如卡尔索普的新城市主义能够解释所谓的“研究成果”,那么这“研究成果”就不是创新,而是捡人牙慧。
魏皓严:其实这孩子问的东西(尤其是后半段)我有点晕……
王韬: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
王孟永:胡编乱造+生搬硬套。前四个字可能重了些,后四个字估计是没啥问题的。
大创项目,大学生能够以翔实调查为主,对某一城市、地域的封闭式社区提出几个问题,对开放式社区改造提出几点策略或方法,就已经很不错了。到了研究后期还在纠缠想要什么,看来当时的申请书就没合格,这本是申请书应该回答的问题。
俞挺:问问题的同学至少应该简要介绍他的设计,这种没有背景、没有过程、没有结果介绍的问题放上来,钓鱼啊?
魏皓严:哈哈哈。
他可能以为人人都在做大创。
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度娘说。
朱晔:哦,那就是自己往火坑跳呗。
这个和基金什么的一样一样的吧?应该问问你的老师们当表哥表姐表妹表弟表舅表嫂啥感受。
魏皓严:大学生们好像都要参加的?我不是很清楚。
朱晔:如果都要参加那说明现在的中国高校太悲剧了。
王孟永:大创,其实就是学校提供一些钱让学生学着做点应用创新,或者学点研究方法。没什么不好吧?
彭雷:学生要申请,学院要审批,不是每个人都参加。
魏皓严:哦,还是要遴选一下的哦?
范文兵:遴选就是过场。
王孟永:据我所知,这个是分等级的,比如省级(重点、一般、指导)、市级和校级。
走过场,只是老师不负责任罢了。
何捷:建筑类的学生从来都不做科学研究工作的,如果大创能好赖接触一点科学方法,包括追问科学问题与科学原创性的答辩,也是善莫大焉。
王孟永:很多学生很认真的。倒是多数指导老师并不提供指导,挂名而已。
魏皓严:估计是的,哈哈。老师从中无利可图。
何捷:我们有工作量。
魏皓严:我们有吗?龙老师你比我有发言权。
龙灏:有啊。我们的学生一直做得还可以,以技术系老师作为指导老师的多。
余斡寒: 我们川大没有。去年几个学生找我,聊了几次。如果他们借此能看些书倒也不错,我也只能大概给些建议。
王孟永:我们也没工作量,但获得省级项目有绩效,学生发表论文可以同时算作老师的成果。
其实,建筑、规划的学生,认认真真地做点调研,写篇论文发表是没问题的,好的学生还能发核心期刊。
要想凭空靠设计做“创新”,几乎没什么可能。
魏皓严:我好像没怎么带过大创……
龙灏:我在学院和学校评过多次,比起来我们学院的做得算不错的。
王孟永:认真的学校总是认真。不认真的学校,什么都是一溃千里的。
没必要批评这样的项目,国家设立这些活动,出这个钱,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现在学生拿这些,也都只为名利,跟很多老师差不多一样。至于成果,谁都不关心。学不到东西很正常,题主多此一追问了。
魏皓严:我想起来了,以前带过,有认真的同学。
在小徐的提醒下我想起来带过的一组孩儿(涂颖佳、杨光、徐腾、黄炎?)做的国创项目很有意思——他们做了一些奇怪的、比真人略高的人偶放在学院里不同的角落,比如电梯呀、厕所呀、走道呀等等地方,然后观察人们的反应。结果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把这道题放进来以及现在回答的时候,我也感到很困惑,因为从问题里实在不知道你们到底是个什么具体情况,现在只能打猜猜说一气了……
1.关于卡尔索普:在我的印象里,卡尔索普的那套新城市主义规划方法是给出了很多定量指标的(否则其他的规划师不好操作呀),所以你们为什么得不出定量指标呢?(基于我腹黑的心理推测和以往与同学们打交道的经验)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你们自己对卡尔索普那套其实也没有认真看?
2.关于成果/结果:这个真不好猜,你们老师是想知道你们的结论?还是你们这个研究的价值?要不这样吧,你自己想想你们做这个研究到底是为了干嘛,行不?
3.我对于这种研究的看法:不知道你们怎么做的这个研究,所以没法有看法。那就换个话题——我怎么看大创——很简单,既然能拿到一笔钱做研究,那就诚心诚意去做呗,认真学习一下规范的研究方法并坚持做下去。
徐苗:老师问成果为什么就被理解为是问“定量的结论”?大创着眼点在“创”,老师对成果的提问应该是有什么创新点。
从沟通的鸿沟可看出大创的肿脸虚胖状态。我想问有多少同学是冲着加分去的?做大创的动机是为了加分,还是因为有了创新的点子和冲动?如果是前者,往往做完时都不清楚项目的价值所在,即成果是什么。如果是后者,就是奔着成果去的,那么从项目一开始就非常清晰。
我对现在大学的加分体系非常深恶痛绝,并庆幸鄙人读书时未受之荼毒。社会活动加分,学生干部加分,竞赛加分,大创加分,把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兴趣爱好加分体制扩展到大学里了,简直是崩坏!
魏皓严: 犀利!一分一得利,少年满心机。
徐苗:所以,我只是喷加分体系,并不反对大创项目本身。确实存在有想法的同学,也带过一组大创得一等奖的(挂名指导,但其实都是学生自己做),据说现在正在申请专利。
所以,这位同学不用纠结老师的问题,问问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想法就清楚了,是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还是要质疑什么设计理论或方法。
(责任编辑:马静玥)
留言即可提问
摁上3秒,城门开启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nofficeq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