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全国首条、世界最长的空中自行车道——厦门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示范段工程近日完成竣工预验收,标志着这项绿色创新工程具备了通行条件,将择期向社会开放。
“空中自行车道”是一条空中绿色长龙,不仅因为桥面的主色调是绿色,更重要的是,它将满足厦门市民对于安全、绿色出行的期盼。
在这项工程在建设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个国内和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工艺,最终呈现出一个“颜值高、质量硬、功能优”的公共产品。
首条空中自行车道
数据
“空中自行车道”是一个独立的骑行系统,自行车道采用钢箱梁结构,主要沿BRT两侧布置,悬挑于BRT中段位置。起点位于BRT洪文站,终点设在BRT县后站,全长约7.6公里。全线包含11处出入口,分别为瑞景-加州广场、瑞景中学、忠仑公园、吕岭路、市政大厦、后坑、仙岳路、金湖路、政务中心-双十中学、枋湖北二路、县后,其中,有6处出入口和BRT站点衔接,3处与人行天桥衔接,4处与建筑衔接。除了和BRT接驳,示范段全线将与11个普通公交站点接驳,未来地铁建成后,还将与2个地铁站点接驳。此外,每个出入口都设置了停车平台供自行车停放。
“空中自行车道”连接示意图
“空中自行车道”为单侧单向两车道,净宽2.5米,总宽2.8米;合并段为双向四车道,净宽4.5米,总宽4.8米。全线共建设了7个平台,共设置了355个公共自行车停车位和253个社会自行车停车位,每个平台都配备了自行车调度升降梯。
“空中自行车道”是钢结构桥梁,使用的钢材料3万多吨,其中栏杆使用的钢材料总长度达到28公里,相当于厦门北站到达鼓浪屿。钢材料在各个方面性能优异,搭配白色环保油漆,表面可有效防腐25年,钢梁表面铺装的8毫米新型耐磨防滑的绿色晶钢树脂复合材料,防水、耐热、耐摩擦,材料环保可持续。
以人为本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度是最好的角度。
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释放出更大的城市交通资源,打造集约式交通空间布局,推动绿色低碳出行,从而实现精明增长和紧凑发展。
从BRT洪文站到BRT县后站,莲前东路——云顶路一线长期人流、车流密集,自行车与其他出行方式在路权的“争夺”中一直处在下风。
在“空中”骑自行车,既能保障自行车的专用路权,无混行、堵塞之忧,又能从高处欣赏城市沿途风光,还可以与BRT系统无缝衔接、有机组合,实现安全、便捷、舒适出行,这就是厦门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示范段规划设计初衷。
“空中自行车道”与BRT系统无缝衔接
Let‘s 体验!
在BRT桥下,新建成的空中行车道相伴而行,仿佛是巨龙身畔的一条幼龙。从BRT蔡塘站下车,通过BRT人行天桥,直接进入“空中自行车道”,停车平台上就可以借到公共自行车。
BRT桥下的“空中自行车道”
每个出入口的闸机都已经安装到位,负责现场管理的安保人员介绍,这些闸机都配有智能化的交通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辨识并组织机动车和电动车进入车道,从而保证自行车的独立路权。
闸机
“空中自行车道”的桥面铺装主要颜色为绿色,看起来十分舒适养眼,一些交汇的地方,铺装采用红色和绿色,以区分不同车道。两辆自行车并行在一个车道上,空间绰绰有余。车道上铺有一层防滑面层,这让自行车轮胎的抓地力变得更强,骑在上面不仅不会打滑,还非常舒适。
交汇处采用红绿铺装
大部分车道都是笔直平坦,“一马平川”,而一些转弯、上下桥的地方,弯度和坡度都比较缓和,骑行并不费力。
自行车体验
1.3米高的白色护栏,让人不觉得“恐高”,反而很有安全感。镂空的护栏对骑行者的视野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可以一边骑行,一边在空中欣赏沿途景色,静谧流光的湖边水库、郁郁葱葱的东芳山、五彩斑斓的忠仑公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由于“空中自行车道”没有红绿灯,在上面骑行,一路畅通,速度可快可慢,节奏自由掌握。
镂空的护栏对骑行者的视野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可以一边骑行,一边在空中欣赏沿途景色。
据了解,“空中自行车道”正式运行后,市民可以用公共自行车或私人自行车在上面骑行。
注:来源:网易新闻,转自清华同衡规划播报(ID:InfoTHUPDI),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规划师》12期文章推荐
《规划师》杂志2017年论坛主题新鲜出炉了,欢迎赐稿!
【规划师论坛1】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述评及其启示
【规划师论坛2】“海绵城市”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与规划策略
【规划师论坛3】预控与协调:城市水系保护区的划定路径 及管制措施
【规划师论坛4】湿地型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途径与案例
【PM】广东省域城市设计管控体系建构
【PM】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行政组织冲突解析 —以重庆湖广会馆历史街区拆除事件为例
【PM】民生视角下的重庆市公益性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研究
【PD】微更新理念在西安老城更新中的运用
【PD】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
【PD】海洋生态文明视角下海湾区域规划布局探索 —以宁波市象山港区域空间保护和利用规划为例
【PD】城市型岛屿生态旅游规划探索 ——以襄阳市鱼梁洲总体规划为例
【PD】西安航天基地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策略
【PR】产业园区周边乡镇的产城乡一体化规划
【PR】数据增强设计在武汉市中心体系规划中的应用
【PR】中国当代城市日常生活街巷的系统性重构
【PR】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创意阶层公共交往空间研究
【PR】基于智能手机移动调查的校园活动空间评价
【围棋与城市论坛】围棋让城市更智慧,城市让围棋更精彩
【PL】2016年11期总览:移民城市的规划应对
【PL】2016年10期总览:轨道都市的规划建设
【PL】2016年9期总目录概览:众创空间特征及规划应对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