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王凯:乡建与乡愁乡村在产业、社会、生态、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规划建设上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而乡村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事关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哪里?除了传统城市外,乡村是一个必须正视的话题。他同时认为乡建是解乡愁的有效路径,包括复兴农村经济,多方合力推动乡建,扎根传统、创新方式等。
链接:吴志强:留住乡愁 用心规划如果说,乡愁不应该只是对过去乡村美好的回忆,而更应该是对今天乡村问题的思考。那么乡愁的意义就在于创造,植根于中华大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去创造都市反面的新的中华文明。我们情系故乡,就用心留住故乡的情、景、人;我们可能是外乡人,则用心融入当地、感受当地乡情;乡村的规划所涉技术不多,我们更应该用心让乡村保留纯粹,让传统的智慧在现代农村延续。
链接:冯骥才:传统村落保护遭遇新困境有故土,才记得住乡愁。如果失去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个性和活力,传统村落的保护将无从谈起,“留住乡愁”也将落空,必须正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空巢化、全面旅游化、村民自身对于村庄及传统的冷漠。
这是一个谈了很多年的老话题,不仅国内经济、财政、规划、土地等学者感兴趣,连国外学者都觉得这是一个事。但为啥今年又突然火起来了呢?原因是规划圈内的赵燕菁大神一年之内连发若干篇土地财政的文章。这里我们的后台数据库发挥了强大支撑力,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同一个话题圈内反复说,这还真没有过。这里摘录几段,让大家再饱饱眼福。
沈迟:特色小镇如何建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灵活的体制机制。特色小镇试点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城镇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因此特色小镇要打造更要营造、要增长更要成长、要试点更要示范。
浙江·特色小镇之云栖小镇在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云栖小镇,目前已引进包括阿里云、富士康、英特尔在内的各类企业300余家,产业覆盖了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
链接:黄艳同志在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省级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重要一环,各省(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凝聚全省(区)发展共识,立足各省(区)的巨大差异特征和本省(区)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城镇化与各类保护空间的关系,厘清省与市县的规划事权,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链接:张兵:国家空间治理与空间规划体系要真正切实提高空间治理方面的能力,“多规合一”是途径和手段,并非目的。用“多规合一”的方式补偿性的解决老问题,扩展性地解决空间。未来空间规划体系是对各个部门相关的协同、整合的体系,而不是变成一个类型。其实质不是规划技术的实践,是在政府各部门和各层级之间协同管理的实践。
链接:董祚继:空间规划的发展道路以战略眼光把握规划改革“术”与“势”的关系。“术”是指规划的技术维度、战术层面,包括规划方法、技术标准、实施手段等;“势”是指规划的理念维度、战略层面,包括世界空间规划的发展大势、中国市场化的改革取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等。并且要以发展眼光看待规划体系“破”与“立”的关系。
李铁谈“多规合一”:“合”在思想而非形式“多规合一”合在思想,而非形式。最关键的问题是核心思想和谁来主导规划,在此基础上解决部门利益分割。未来应该理顺地方政府甚至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分割的体制,改变传统的规划编制部门内部的学科结构。
链接:沈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多规合一的回顾与展望入标题制定城市(县)总体规划,逐步代替原有的多个规划,确保“多规”在发展目标、主要指标、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建设用地等空间管制内容的一致性。“合一”的规划需要体现科学性(如何保障)、统领性(作为一地的顶层设计)、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指导和协调横向和纵向规划)、法律地位。
链接:王凯:关于规划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过去30年里“一以贯之”的词是:1、发展,包括城市扩张、开发区建设、新城开发等;2、土地价值升值,包括CBD建设、房地产开发、工业转移;3、城市竞争力导向,如全球化、国际城市、先锋城市、门户城市等概念。但总的来看过去规划结果存在“量的过度、质的缺失”。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城市发展在认识上要摆脱“速度情节”和“换挡焦虑”,在理论上要回归城市规划的本源,以民为本,宜居建设为核心;城乡规划技术要摆脱不适应新形势的传统规划供给,“老三样”规划应让位“新产品”,如互联网+,生态+,文化+,创新+,服务+…有无限可能。
链接:汪光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型城镇化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关系。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要求,结合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评估和检讨人口估算,研究发展规模、城市形态和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推动节约集约利用,评价TOD理念实施效果和改善措施。
袁昕:面向未来,规划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我们要在城乡发展整体产业链条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在空间链、供需链、企业链、价值链之间寻找合适位置。要打破封闭的规划圈子,做包容的规划,在制度、体制上深入探讨,从做空间规划到做公共政策和参与公共管理。
感谢辛勤建设China-Up微信资源平台的小伙伴们!他们是吴江、沈喜明、卞玉涛。感谢,我们一起牵手合作,共同为行业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China-Up年度盘点GROUP:徐辉、耿艳妍、郭磊、胡文娜、王伟英、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