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反面儿:
穿黄马褂说相声,BIG为了这次汇报也是拼了!
回顾了BIG的一个早期作品,BIG在丹麦与德国之间做了一个超级港方案。这个项目可能不大出名,但是汇报却很有趣,创始人穿着清洁工人的黄马褂出马,形式很有趣,还有个视频可看。
2、来自微信公众号:市政厅:
公交都市“大师谈”|TOD的范本:轨道上的东京
在日本,随着城市产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及城市白领大量涌现,除了满足刚需之外,也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齐全性与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提出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TOD项目,已跳脱出传统的高密度、高混合度的建筑形态定式,趋向更为精细化与异质化。
这类从“人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在设计、业态定位和协调管理机制上,不断推陈出新的TOD项目,如东京东急田园都市、涩谷、六本木、东京火车站丸之内地区和汐留站再开发,以及大阪梅田站、京都站等,已一跃成为世界性地区性经济、文化与艺术的新地标,重新定义TOD开发的范式。
本文介绍了TOD的两种开发模式,通过公共空间营造与轨道沿线品牌打造,为TOD项目提供未来发展弹性,公共与私营部门间统筹协调的轨道公共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图1. 东急电铁TOD开发的两种模式。田园都市为开发模式A,涩谷开发为开发模式B。图片来源:日建设计
3、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PLUS:
自贸区,到底为城市带来了什么?
自贸区,到底为城市带来了什么?2014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至今已过去两年,由于我国所设立的自贸区与国际上大多数自贸区“分线管理、免税自由”的特征略有差异,很多人对自贸区的认识,除了注册企业数量众多、房价暴涨等表象之外,似乎一直都不清楚自贸区对城市空间到底起到什么的作用和变化。
中规院近期相继编制了《发挥自贸区作用促进深圳转型升级研究》和《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区域空间发展策略专题研究》等课题,也参与了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自贸区的相关规划,对自贸区政策带来的城市空间转型有了粗浅的认识,此文试图为大家破解“自贸区到底为城市带来了什么?”这一疑惑。
如果你正好对自贸区规划感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前海蛇口自贸区功能构成示意图
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开始阅读今天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