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学术支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
【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交流——学习背景】
“城市双修”就是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
住建部于2015年6月10日下发文件,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的首个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认为:针对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的规划改革,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要把粗放扩张性的规划转变为提高城市内涵质量的规划,以此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
相关链接:
?住房城乡建设部黄艳副部长调研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
?China-Up专访:住建部黄艳副部长谈“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
中国过去的快速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增量,但建设品质存在着许多缺憾,需通过更新、改造、整治、修复、修补,不断地叠加人类活动的优秀信息,通过“城市双修”工程对快速城市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缺憾加以弥补。
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城市双修”理念,向三亚市“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试点城市学习先进做法,为各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特组织本次现场观摩交流学习,邀请三亚市“双修”试点城市的参与规划院专家及规划局、建设局领导展开详细深入的讲解讨论。
杨保军:“双修”,让三亚更美好│实践探索
【融资平台创新与PPP实务研讨班—学习背景】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金融创新的带动下,各地兴起了多种融资模式,从传统的银行贷款到创新型可交换债基金,多种融资已为产业和资本共同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投资的自主需求动力严重不足,加之新《预算法》的公布实施、地方财政减收增支的一系列压力,使政府融资的压力不断加剧。由于大量融资造成的债务规模过大、难以有效监管、债务风险过高等问题逐渐凸显。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缺乏系统性制度供给的背景下,如何制定成本低、操作性强、风险可控的融资方案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提出中央不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救助,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地方举债的难度,增加了举债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为此清华大学专门开办“融资平台创新与PPP实务”课程,围绕着国家金融政策、多种融资渠道成本对比、风险防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操作等方面进行解读和研讨,邀请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公司负责人、重庆政府融资平台负责人及相关人士进行讲解。
【时间地点】
海南省三亚市·2016年12月26-31日(26日报到,31日下午返程。)
【咨询电话】
王老师 18600398383(同微信) 010-62797246
祁老师 13911876088(同微信) 010-6278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