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筹全域空间发展,确定总体布局。重点关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对市域产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明确中心城区、乡镇和村庄在新时期发展的责任与作用,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分析明光市的现实基础,准确把握其发展阶段;深入研究城乡关系变迁的趋势、外部机会的影响,明确明光市的发展目标定位,制定市域空间统筹的总体布局。
(2) 统筹城乡人口与就业,明确发展策略。重点关注明光市城乡人口流动关系演变的阶段性和过程性,以及城乡居民流动的个人选择权对城乡空间格局的影响,在科学研判各乡镇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明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策略和举措,对乡镇人口进行分配。结合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识别乡村空间类型,制定不同的村庄发展策略。
(3)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实现集约建设。重点关注城镇建设用地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统筹要求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引导经济、人口的相对集中布局,交通、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集约化发展。首先,通过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保持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稳步增长;其次,通过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蔓延,集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使重点镇、一般镇的建设用地有保有压;最后,严控乡村新增建设用地,增强土地复垦力度,逐步减少农村建设用地。
(4) 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关注明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现状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明光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对策,明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空间发展布局,构建布局合理、等级有序的工农联动产业格局。
(5)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生态空间网络。规划通过分析明光市的山水景观格局,结合新机遇和新要求,深入研究明光市生态资源特色和保护价值,制定明光市生态分区和空间发展策略。第一,构建生态要素保护全面、空间体系完整、功能分区明确、景观特色显著、管制策略清晰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第二,明确城市增长边界,构建稳定安全的城市发展格局;第三,严格保护山水资源,通过“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基本生态空间网络建设,促进绿地、耕地、林园地和湿地的融合发展;第四,大力推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打造“美丽明光”。
(6)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优化设施布局。
规划在充分论证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次级综合服务中心—一般服务中心—新型农村社区服务节点”综合公共服务体系。依据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的等级结构,统筹安排不同等级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和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城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市域镇村体系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