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24期(2016年第70期)
△新“S型曲线”驱动“新经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新经济”一词:“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对“新经济”进行阐释,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传统动能已经开始走向“S型曲线”的“天花板”,再让其保持过去的高增长,不符合经济增长规律,而此时新的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形成新的“S型曲线”,最终超越传统技术。新旧技术的转换更迭,共同推动形成技术不断进步的高峰,从而带动“新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的定义及分类。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研究制定《北京市新经济活动类别(试行)》,将“新经济”定义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所催生的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新型经济形态。上述文件划定了“新经济”的统计范围,包括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有活动,科技服务业、旅游及相关产业、健康服务业、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等各产业中符合新经济特征的活动,以及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活动内容,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16个行业门类、471个行业小类。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广泛,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
△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动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财新智库、数联铭品合作推出了万事达卡财新BBD新经济指数(NEI),通过网络大数据实时监测新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从第三季度数据看,中国新经济指数为30.1,即新经济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为30.1%,占比最大的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总指数贡献了12.6 个百分点,金融和法律业的贡献排名第二,贡献4.2 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业贡献3.3 个百分点。从各大城市排名来看,上海、北京、深圳、杭州与重庆的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前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沈艳分析到,全国经济中三分之一为新经济,保持两位数正增长,三分之一的经济已经进入或逼近衰退,主要为制造业上游、房地产和出口等传统经济或旧经济,剩下三分之一的行业保持个位数的增长,主要为制造业中下游、部分消费和服务业。新经济上行的增量还不能完全抵消旧经济向下调整的减量,新经济吸引高端人力资本人群就业,也尚难抵消旧经济调整带来的就业下降。
△互联网发展下“新经济”的新特征。阿里研究院认为,“新经济”爆发的关键动因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引发第二次信息革命,推动人类走向DT(数据技术)时代,与传统工业时代相比,DT时代的“新经济”表现出如下新特征。
新基础设施是“云—网—端”。“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新信息基础设施叠加于原有土地、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之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新生产要素是数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支撑下,人、事、物都在被数据化,大数据的运用能够还原客观世界,并催生出虚拟+物理融合的新世界。2014年的Gartner 新兴技术曲线显示大数据已经从炒作高峰进入到5-10年的稳定发展期,2015年大数据已经从该曲线消失,意味着已经成为主流技术。
新分工结构是大规模协作。工业时代的分工蕴含着交易成本,“分工深化”与“交易成本上升”相互锁定,而DT时代让企业内部的商业流程释放到可以实现大规模协作的商业平台上,打破传统的链式分工关系,形成生产商直面消费者的网状分工格局,反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新商业模式是C2B。工业时代B2C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厂商为中心、大规模生产同质化商品、广播式的大众营销与被动的消费者。而DT时代是客户拉动的C2B模式,基本特征是: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个性化需求,以数据低成本、全流程贯通为基础,实施拉动式配销、柔性化生产、快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新组织模式将是云端制。“福特制+泰勒制”是工业时代最显著的流水线生产组织模式,而DT时代下消费者需求变化引发商业模式改变,带来社会化大协作,形成“巨平台+海量小前端”的网状化、云端制运行模式,如淘宝平台上活跃着海量网店与海量买家,苹果平台上活跃着海量APP与海量用户,滴滴平台上活跃着海量司机与海量乘客。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 新经济十大议题[R],2016。
[2]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北京市新经济活动类别(试行),2016。
[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财新智库、数联铭品. 2016年9月中国新经济指数(试行版)[R],2016。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办
敬 请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