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河北”省辖的11个城市名称是如何来的
分类
(编号:5)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4-07-19 09:14:5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城市的名称来源始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每个城市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篇文章介绍了河北的城市,一起看看这些城市的名称是如何来的。 河北省一向称为“燕赵大地”,这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燕国和赵国。那么“河北”是怎样由来的呢?现在省辖的11个城市名称又是怎样由来的呢? 战国时期的《周礼?职方志》最早提到“河北之地”,《战国策》也有记载:赵有河北。此河指黄河。战国时的黄河流经今邯郸大名、馆陶至山东入海。所以唐朝以前的河北地区是指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唐朝正式设置“河北道”,道为今天省级行政区划,包括今河北省全部及山东’河南北部和内蒙、辽宁、吉林南部地区,宋金设“河北路”(也是今天的省级区划),1928年国民党建河北省。所以河北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最早出现是在唐朝。至于河北省的简称“冀”是因为这里属于古代九州的冀州,东汉《释名》称“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冀”在此是希望、希冀的意思,“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 1.省会石家庄原为一个不足二百人口的冀中平原小村庄,属于清代正定府获鹿县,20世纪初晚清政府修建了京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经过此地时把火车站建在石家庄村,于是本地区中心城市逐渐由古城正定转移到石家庄村。1925年北洋政府设小城镇石门市,取石家庄村和休门村首尾二字。1947年12月26日,中共正式设置石家庄市。
2.秦皇岛市:因岛而得名
车马萧萧,旌旗猎猎。秦皇岛市东山公园秦皇入海处,大型黄铜组雕早已没了当年初建时的光艳色彩。但秦皇派人渡海求仙的传说,却成就了中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 历史上的秦皇岛指的是现在秦皇岛市海港区老码头附近的小半岛,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也就是现在的东山公园。经过历次海浸、海退,直至清朝,秦皇岛还是一个近岸海岛。关于“秦皇岛”这个地名,十六世纪以前未见任何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版的《山海关志》最早记有这一地名:“秦皇岛,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稍后,蒋一葵《长安客话》也记述了秦始皇从这里派方士入海求长生不死药的传说。清光绪四年重修的《临榆县志》记载岛上有“李斯碑”。这些都说明“秦皇岛”的“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后来,秦皇岛曾一度叫“秦王岛”,据说与唐太宗东征高丽有关。其实,唐太宗东征高丽是在他即皇位以后的贞观十九年,这时人们不会再称他为秦王了。由于“秦王岛”一名不合理,便被人们摒弃了。 3.老省会保定原来以清苑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清苑县,五代时被契丹侵兵焚毁,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其祖陵附近的清苑废城设“保塞军”(“军”是宋辽金时期在要塞所设的行政区划,驻有重兵),984年升为“保州”,小说戏曲中的呼延赞、杨延昭等均在此做过地方官,镇守这座与辽国对峙的军事重镇。121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国保州,屠城。1227年蒙将张柔重建城池,1275年元帝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设“保定路”,从此有了保定之名。
4.唐山是由市区的大城山而来。唐贞观19年(645年)李世民率大军东征高丽未果,败军回京途经此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驻,于是此山遂称为“唐山”。近代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办开平煤矿设“唐山镇”,1928年建市。此说见《永平府志》、《大清一统志》等志书。而《滦县志》则说:后唐李嗣原曾屯兵大城山,后来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此山,“山以唐名,实由于此”。
5.廊坊名称的来历,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宋朝初年,安次县出了个宰相,名字叫吕端。吕端的父亲叫吕琦,吕琦的官职是兵部侍郎。吕琦在任时,他在老家盖了一所大宅院,就在现在的廊坊市区。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所以就成为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的,就演变成为郎房——廊房——廊坊。 清朝康熙年间的《安次县志》记载的就是“郎房”。1897年,廊坊建火车站开始用“廊房”。1948年,毛泽东起草《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写的就是“廊房”。1950年后,廊房成为安次县城,廊房名字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老百姓为书写方便,就把“廊房”写成“廊坊”,以后广泛流传,约定俗成,大家就都用“廊坊”了。 6.承德:原为承受德泽之意
据考证,“承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周官》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大致意思是说各地诸侯无不承受周王的德泽,归于周的王都。在这里,“承德”一词意为承受德泽。此外,“承德”一词在历史上也曾作为官职名称使用,元明清时期有一种官职即为“承德郎”。有意思的是,“承德”最早在清代作为地名使用,指的却是奉天(今沈阳)。清王朝入关前曾在奉天建都。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命名奉天为承德,并设置承德县,取承受先祖德泽之意。 7.张家口名称的由来
堡子里是张家口的发源地,是张垣大地历经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而张家口名称的由来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就和这里有密切的关系。 堡子里(亦称下堡),明代属京师宣府镇,为万全右卫地。宣德四年(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张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东南各开一门,东曰“永镇门”,南曰“承恩门”。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 8.邯郸:地名专用,沿用千年
从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到后来衰落为一般的小县城,再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3000多年来,“邯郸”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称始终未曾改变过,这让当地人颇为自豪。 据了解,文献记载“邯郸”一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殷商末年。而对于“邯郸”一名的解释,至今最为流行的则是曹魏时期张晏的说法。按照张晏的解释,“所谓邯山在东城下者也。曰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邯郸之名,盖指此以立称矣。”(《史记》卷三《殷本纪》)。意思是邯山到此而尽,所以叫邯郸。 张晏对于“邯郸”一名起源含义的解释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沿用。然而,邯郸市博物馆馆长郝良真对此持有异议。他说,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邯郸”地名的正式写法是“邯丹阝”。战国时期通行的写法是“甘丹”。 9.邢台3500年前,曾是商朝的都城
邢作为地名,最早见于《竹书?纪年》“商祖乙九祀圮于耿,迁邢”。《史记?周本纪》中,也有“商祖乙迁于邢”的记载。 关于商代都城“邢”是否就在今邢台市,过去一直争论不休。但随着邢台市辖域大量商文化遗址的被发现,各种论点趋于一致,即祖乙迁邢的“邢”就在今天的邢台市。 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侯国,统辖邢地。公元前635年,邢被卫灭。后来,邢成了晋国的属地。100多年后,邢又归赵国。《邢台县志》记载,“邢,战国时为晋邑,赵襄子采食于此,故有襄国之名。”从此,邢开始称襄国。后因赵国迁都邯郸,襄国之名遂自此日衰。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改邢为信都。秦统一六国后,信都改名为信都县,后又更名为襄国。 从汉末到三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虽然连年战火纷飞,但襄国之名一直未变,直到隋文帝开皇之初,才改称为龙岗县。 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存在了530多年的龙岗一名被改称为邢台县。元代初期,邢台属中书省顺德路。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顺德路被改名为顺德府,邢台县为顺德府的首县。清朝基本沿用明制。 辛亥革命后,邢台县属直隶省。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了邢台,设立了冀南道,邢台被改名为顺德道。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废顺德道,建邢台市,后又被降格为邢台镇。1953年,又升格为邢台市。1959年,邢台市同沙河、邢台二县合并,称邢台县。1961年,两县一市分家,恢复邢台市建制。1984年,邢台正式升格为省辖市至今。 10.衡水:最初曾是河流名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南巡碑》。碑文提到,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的“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禊礼”指古代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涤除污垢、禳灾祈福的祭祀活动。“衡水之滨”中的“衡水”是何意?据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衡水历史研究、曾担任过衡水市委党史办主任的刘宏勋考证,这里的“衡水”是河流的名字,也就是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 到了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园、北马庄等原桃县治所周围的土地和村庄在内,分归衡水县。到了1946年3月,深、衡重勘县界时,两县协商将上述17个村划归深县,另有深县若干村划归衡水)、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只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所以,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后因漳、滏合流,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阳河。 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冬设置衡水专区,1952年11月撤销。1962年6月国家为集中扶贫,将原属石家庄、沧州专区的11个贫困县划归在一起,复设衡水专区,1970年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5月,衡水县所属的衡水镇改建为衡水市,此时衡水市、县并存,至1983年9月撤销衡水县并入衡水市。1996年7月,衡水地区撤地设市,原衡水市改设为桃城区。 11.沧州
历史悠久。秦代即已设县置郡;两汉属冀州和幽州;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置沧州,以“镇遏海曲”,取沧海为名;唐朝沧州为海雄镇,城市人口达10万之多;北宋河间府(沧州旧属河间府辖区,河间现为沧州市一个县级市)控遏南北,为河北三镇之一;金代沧州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元、明、清三代沧州号称京师之南府,天下之津途。 沧州人杰地灵,济济多士,自古文官武将、豪侠志士辈出。战国名医扁鹊,汉代《诗经》传人毛亨毛苌、文儒献王刘德,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唐朝著名歌唱家何满子,元曲四大家之—马致远,清朝一代文宗纪晓岚、晚清政治家张之洞、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民国风云人物冯国璋,近代革命将领赵博生、马本斋,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著名作家王蒙等,演绎人间之春秋,尽显天下之风流。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天南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