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编者按
2016年11月12-13日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年会—暨新常态下的特色、建设和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特邀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润令研究员做主旨报告。经秘书处整理,将分为五个部分与大家分享,此为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的新平台
一、特色小镇: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新平台
1、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2、特色小镇的四个结合:一是与新理念、新思维相结合;二是与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相结合;三是与现代新的科技、新的资本相结合;四是与新的生态、新的经营模式、新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二、特色小镇:
助推产业升级新平台
1、供给侧高端发力,专注于产业升级。特色镇定位聚焦于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7大万亿产业。
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
2、历史经典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如茶叶、黄酒、丝绸等,特色小镇将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要求是做专、做精、做尖,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再创优势。
这点特别重要,要么你是发展新产业,要么你是旧产业的改造升级,要么是旧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特色小镇应该成为新产业的发展平台,产业升级的平台。
三、特色小镇:
培育新经济的新平台
1、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他是一块全新的适合创新的载体
2、小而新,特色小镇的诸种软硬件要素集成之后。实际上是构筑了一个创业创新的生态群落,创新是特色镇适应市场需求,保持繁荣活力的源泉。
3、特色小镇的跨界融合特征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
作为一种探索、一种孵化器,这点也非常重要。
四、特色小镇:
改善人居环境的新平台
1、生活导向、步行导向、高密度的紧凑型小城镇:微景观、微空间、米道路。方便步行、优丽生活、能耗低、运营成本低、方便宜居。
2、要有文化底蕴。以助于增强对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或心灵归属感,也将积累、形成新的文化特质或亮色。
3、功能混用:提高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最有效利用。节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放。
4、特色小镇要有自己的标识性风格。流行、色彩、建筑形态等、使居住者身份认同度高,小镇有着区别于所依托大城市的等,企业和居民多因此而自豪和珍惜。
这点要特别强调。原来的城市更多是汽车导向、形象、政绩导向,宏伟不实用。把“西湖美”的导向转向老百姓的导向,这是特色小镇要做的事情。高大上跟老百姓没有关系,这点特色小镇特别要避免,应该生活导向、步行导向,微景观是特色小镇更需要的。
土地的混合利用、功能的混合,城镇才能紧凑、绿色、低碳,真正的低碳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是仅仅多种树的概念。
我们的城镇要展示当地的文化,要有标识性的内容,城镇要改变粗放的形象,要变得精致化。
重视产城融合、
打造宜居宜业的微型城镇
1、将城市功能导入产业集聚区,实现“城市-产业-企业”三者融合互动发展,将产业集聚区逐步发展成为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城市产业综合体。
2、完善城市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宜业、宜居、宜行的便利环境。
3、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三大中心,按照“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厚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增强园区从业人员和居住人员的归属感。
五、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的新平台
1、发展新兴产业解决农民就业、增加政府税收,支撑新型城镇化。如杭州的云栖小镇、北京的基金小镇、山东胶州的时尚小镇、河南禹州的健康养生小镇、西咸新区的浮茶小镇、四川武胜的民俗旅游文化小镇、河北崇礼的冰雪体育小镇。
2、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分流大城市的部分功能和人口。
3、特色小镇将本地的特色产业做起来,可以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创造税收。
4、特色小镇不能“撒胡椒面”式的发展,应当结合城镇化规划,产业集聚、农民居住方式的集聚。促进农村居民分享城镇文明,和城镇的公共服务,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这点有非常大的地区差异。浙江、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方发展特色小镇,个人认为重要的不是推进农民进城的城镇化,是推进产业的升级和城市的转型,因为浙江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小镇一定要考虑到城镇化空间进程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
浙江已经解决了三农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不在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考虑之列。中西部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中产业升级也是要考虑的,但还要解决农民进城的问题,农民的就业问题。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问题。
东部和中西部
特色小镇的功能不同
1、浙江的特色小镇是对经济发展新动力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探索。提升城镇化的档次和品位。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承接和吸纳大城市的功能和人口,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2、中西部的特色小镇主要承担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县农民进城的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探索现代城市文明和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的任务。
3、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不一,目的、道路、模式也就不同。
浙江模式很多内容并不适合中西部复制,它的理念、原则可以适合中西部,但像浙江特色小镇投资不能少于50亿这条中西部就没有地方能做到,所以不能盲目的跟着浙江学。
(本文未经乔先生审核。)
(图文编辑:陆嘉,韩会东)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
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qq.com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