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特色小镇模式开始从浙江向外扩散。
近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金山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对各镇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进行挖掘和培育,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培育形成一个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群落。
这是上海首次提出建设特色小镇。
上海首批特色小镇即将出炉
“建设特色小镇,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能新瓶装旧酒。”上海金山区委书记李跃旗介绍,“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新举措。”疏解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加快实现城镇更新,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根据《意见》,特色小镇是位于相对集中区域,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的‘镇’,不是行政镇的概念,而是镇域内一个特定发展区域。” 李跃旗同时介绍,根据金山区的规划设想,特色小镇是将特定产业基础、独特资源禀赋、鲜明旅游特色、特有社区功能融合为一体的发展空间平台,“既可以自然而然地避免‘千镇一面’,也能使各镇的特色更鲜明、资源更集聚、优势更明显。”
这与浙江的特色小镇模式如出一辙。
眼下,上海金山区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呼之欲出,包括“科创小镇”枫泾、“巧克力小镇”亭林、“田园小镇”廊下、“海渔小镇”山阳、“水果小镇”吕巷等。
“我们已经吸引了好时、乐天两大巧克力品牌落户。现在,相距不远的巴洛美巧克力很快也要在金山工业区投产。”“巧克力小镇”亭林镇党委书记陈莽介绍,接下来亭林将围绕“巧克力小镇”进一步招商,并注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种植可可树到巧克力的生产、销售,探索体验式消费模式。
“上海之前都是产业园的模式,这是第一次提出创建‘特色小镇’,在产业上和形态上容易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对上海的产业转型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全球CFA协会上海分会创始理事、“西湖指数”母基金创始合伙人郭涛介绍,“‘特色小镇’是浙江的创新,它对浙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推动力。”
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交出成绩单
特色小镇对于浙江经济的推动显而易见。
“2014年开始创建萧山信息港小镇时,我们所有企业加起来的税收是170万元。今年一季度,信息港小镇税收已经突破了3620万元。”萧山信息港小镇镇长韩梦龙透露,“在今年年初成为第二批特色小镇之后的一周内,第一家我们自己培育的新三板上市企业出来了,6月底还将有一家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更具有代表性的是,“杭州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是浙江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今年一季度,小镇税收突破了3亿元,增长了将近300%。资产管理规模3000亿元,其中直接投向实体企业730亿元,已成功投资和培育了60余家企业上市。”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在上周召开的浙洽会期间介绍,全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已经吸引了3300多家企业入驻。
不仅如此,浙江的特色小镇已经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产业区分。翁建荣举例,“西湖云栖小镇依托于阿里巴巴云公司,现在园区内已有涉云企业80多家,逐步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在传统产业方面,诸暨的袜艺小镇生产了全国70%的袜子,并发展为全球唯一的以袜子为形象标志的特色小镇产业。”
就在不久前,浙江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考核成绩单已经出炉。
“这37个被考核的小镇,有7个被评为优秀、9个良好、17个合格,还有3个被警告,1个被降格。”在翁建荣看来,优胜劣汰的制度设计保持了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活力。
特色小镇为浙江的经济发展打开了通道。
“到‘十三五’期末,浙江的特色小镇将实现税收1000亿元。”翁建荣同时透露,“‘十三五’期间将完成总投资约5500亿元,形成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100个省特色小镇培育对象队伍。”
注:原文引自“杭州日报”网站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6-06/17/content_2289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