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获奖案例】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规划类)一等奖《吉林省长白县城乡发展规划》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12-05 21:22:38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规划类)一等奖
吉林省长白县
城乡
发展
规划
1
规划背景与构思
长
白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坐落于长白山下、鸭绿江畔,与朝鲜两江道首府惠山市隔江相望。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明确划定的“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成员,多年来长白县的发展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
本次城乡发展规划从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的整体空间格局入手,放眼于长白县全域空间,提炼出
“边境、民族、生态、资源”
四大核心优势,反思了长白县的现实困境在于丰富资源与滞后结构之间的矛盾。
规划因此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绝对优先地位,提出
“生态文明是长白县后发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核心优势的凸显逐步带动解决各方面发展矛盾的总体思路,并由此确定长白县的发展目标为
“国家级边境地区山地生态文明示范区”
。
2
规划创新点与主要内容
01
从边境城市演进的历史规律判断
长白
发展的
阶段、特点和策略
边
境城市的发展具有与一般城市不同的历史规律和特征。本次规划认为长白县正处于边贸型城市——边境城市发展的普遍阶段,而未来是否能够从周边同质城市中突围,向综合性边境中心城市转型,将取决于长白县是否能够通过战略导向的宏观部署,以新木桶理论为依据,有效地扬长避短,实践正确的发展战略。
02
从跨国区域合作的地理维度分析
长白
发展的
未来情景
对
中朝边境的沿线城镇进行了全面分析,梳理了鸭绿江和图们江对周边城镇的组织和串联功能,提出了鸭绿江-图们江三大跨国城镇群的空间组织结构。
规划认为中部城镇群的主体是中国的白山与通化两市以及朝鲜的两江与慈江两道。而长白县城与朝鲜两江道首府惠山市区隔江相望,是中朝边境空间距离最为密切的两个地区首府城市。因此长白县被列为国家级边境开发开放试验区,将可能成为未来中朝边境中部城镇群的桥头堡,与朝鲜惠山市形成无缝连接的跨国
“双子城”
,全面带动中朝边境中部城镇群的发展。
03
从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分析出发,
构建
长白
县生态安全格局
通
过对坡度、高程、地质条件、植被分布、水系等因子的综合分析,构建了多目标、多层级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结合生态干扰分析构建生态功能分析矩阵,实现了以生态协调区、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生态缓冲区Ⅰ、生态缓冲区Ⅱ为标准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提炼出
“一极、两带、两片、五廊、八点”
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构。
04
基于产业生态链和开发开放格局的
产业发展
规划
产
业发展则抓住生态敏感地区和边境城市的区位特征,明确生态和边贸两大核心关键词,通过产业生态链的重构,分别向上游和下游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凝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构建可持续的特色产业生态网络。
05
引入恢复生态学理论,优化长白县
城乡人居
体系
城
乡人居体系规划的创新在于在传统规划体系中融入了恢复生态学的分析逻辑,将城乡人居体系规划与生态恢复与重建融合的关键分解为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生态网络格局的重建和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
规划针对长白县123个村庄建立了综合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现状村庄由此划分为
生态恢复型、控制改造型、中心服务型、产业配套型和融入城镇型
5类,形成“集镇-中心村-基层村”3个层次的村庄人居体系等级结构。
06
构建最优生态网络,实践绿色基础
设施规划
长
白县的绿色基础设施包含
绿色篱笆
与
绿色海绵
两套相辅相成的系统,并在生态廊道基础上加以细化。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现状配置不同类型的绿色篱笆和绿色海绵类型,分别分为沟谷型、沿江型和岗上型绿色篱笆以及居民点型、沟谷型绿色海绵。
07
依托生态风险评价(ERA),优化
空间管制
规划
基
于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形成以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为核心的空间规划对策。针对不同生态风险等级的片区实行差异化的空间管制策略,区分管制中的刚性与弹性,从而实现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空间总体布局的引导。
3
规划实施
本
次规划影响了多个同层面规划,有力推进了长白县的各项实际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协助编写《长白国家级边境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推动长白县最终于2013年12月得到国务院审批,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边境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规划完成后,《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各镇控规和重点村庄规划陆续编制,正在将规划思路贯彻在法定规划体系中。长白县的城乡规划体系以此为开端,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
本项目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宏建勘测规划设计室联合
承担,设计人员
彭震伟、王云才、高璟、陆嘉、吕东、
崔莹、李鹏、孔祥萍、邹琴、仇昕晔、
石腾飞、邓潇潇、瞿奇、宋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