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养生养老、商务休闲等于一体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国内一流的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
1. 概 况
莫干山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小镇区位条件优越,处于长三角腹地,距上海约100公里,是杭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面积18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户籍人口3.1万人。2015年全镇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0.6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254万元;全年旅游总收入6.25亿元,占GDP的58.7%。
2. 特点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莫干山镇坚持以原生态为依托,以民宿产业为主导、以“洋家乐”品牌为支撑、以“裸心养生”为特色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业,形成了以“低碳环保、中西融合”为理念,以"洋家乐"为代表的民宿经济为支撑带动乡村发展的莫干山模式。2015年全镇共培育民宿426家(洋家乐70家),仅民宿就接待游客130.3万人次,占旅游总人次的93.8%,实现直接营业收入5.1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82%。
繁荣的民宿产业
裸心谷
·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莫干山被誉为“万国别墅博览园”,美轮美奂的西洋别墅遍布整个景区。与此同时,莫干山集镇以民国文化为基础,营造了特色的民国情调,使得小镇的民国风和莫干山景区浓郁的海派风相得益彰。莫干山的乡村沿河谷、道路分布,随着洋家乐的注入,沉闷的乡村建筑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创意无穷。
莫干山镇乡村风貌
莫干山镇集镇风貌
·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莫干山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例如以莫干山碑林为核心的摩崖石刻,以寺庙为核心的古建筑及遗址遗迹,以后坞年猪饭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文化形式并存。镇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仅国家级文保单位“莫干山别墅群”就有别墅238栋。近几年,又有一大批艺术家、设计师通过洋家乐、民宿等来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实现“生态纯粹”的追求。
·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镇内提供便捷完善的道路交通和停车设施,积极构建特色的环莫干山慢行交通环线。按照相关标准建设防洪、防火等防灾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已基本覆盖到农村地区,初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镇政府以民生为本,不断完善医疗、教育、文化、商业、行政服务等方面的公共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环莫干山休闲观光线
3. 体 制 机 制 探 索
莫干山镇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以“低碳环保,中西融合”为特色的绿色城镇发展模式;镇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明确要求各项规划坚持多规合一;社会管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改革创新,大力推广社区居民和村民自治,探索民宿行业管理与自治,并开展服务外包。与此同时,一直在追求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
4. 面 临 的 问 题
当前莫干山镇的特色小镇培育面临着三个主要的的困难,一是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二是旅游产业建设用地不足,三是民宿改造的政策支持仍需加强。
5. 发 展 目 标
打造以山居休闲度假为主导,集成户外生态运动、民国和名人文化体验、悠闲栖居生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具有“裸心”品牌影响力的精品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6. 近 期 工 作
创建特色小镇工作启动以来,莫干山镇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创建小组,并对2017-2018年的黄金建设时期进行了如下工作安排。
1、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3、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7.相关政策支持
德清县为鼓励各地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申报,特制定了《关于印发德清县重大项目(特色小镇)申报及奖励办法的通知》。
8. 专 家 点 评
几天前有幸赴莫干山镇考察,之前只知道莫干山有洋家乐,有裸心谷,以为莫干山只是乡村建设较好,没曾想还有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莫干山小镇。
我们可以说莫干山镇有独具一格的发展条件:山水资源、民国建筑遗存、区位条件等,为现时的小镇建设打下了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具备这样条件的小镇在浙江乃至其他省份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莫干山小镇发展得这么好?我认为,积极有为的政府引领和宽松的体制机制环境很重要,改革创新的浙商精神想必在莫干山地区也有一定传承。
莫干山镇抓住了其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优越区位,也紧密结合供给侧创新的发展理念,为长三角地区的休闲度假提供了新产品。这样的探索是增量化的增长创新,而不是既有资源的空间再分配,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当然,莫干山小镇的建设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镇区的街道、建筑和环境改造目前仅仅是在局部开展,量大面广的集镇民居风貌尚需探索一条低成本、高效能的实现路径;随着休闲产品的知名度日益扩大,集镇交通瓶颈问题将愈加突出,需要及早规划重新梳理内外交通;同时外来人口增加可能是必然趋势,其与本地社区的融入和对本地社区文化的冲击,也需要及早予以关注。
总之,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莫干山镇而言,仅仅是开了个头儿,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还需要大家去探索、去解决。
(点评专家:张立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规土局村镇处副处长(挂职,2015-2016))。
(图文编辑:白郁欣)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qq.com
长按下图,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