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读短文:杨保军的 "城市规划的前世今生"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4-07-13 11:22:04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会员投稿:今天读了一篇短文,来自《T+城市》杂志第一期创刊号,杨保军老师撰写的“城市规划的前世今生”。 开读,杨老师从一副对联说开去,这幅对联是某规划局的对联:“端持规矩,慎画方圆”,这种规划局挂对联倒是少见,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城市的规划局,但感觉能够用此对联进行自身的定位与自我的监督,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规划局内部管理所缺少的,对业内、对业外树立一种规划师群体的普遍的价值认同。 杨老师以对联为题,重点强调了规矩、方圆对规划行业的重要性,认为这种思想溯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伏羲女娲。因为伏羲和女娲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同时从学者的研究中看出,他们的形象中,手中分别拿着准绳和规矩,这或许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对规则的重视的渊源。
杨老师认为,想象中的古代规划师,一定是手持规、矩、准、绳四样工具,心怀社稷江山的人。而正是由此,古之帝王对规划重视程度极高,杨老师列举了萧何兴建未央宫、乾隆修建清漪园,官员莫不将规划作为大事而“亲力亲为”。 在从规划的技术思维向政策思维转变的过程中,规划的规则、规划的重要性,这两点基础思维是一脉相承,传递至今。回到文首的“端持规矩,慎画方圆”,对今天的规划师来说,正是中国文化传递下来的价值认同。 读完,我们能够感受到两点,其一是规划师的心怀天下,与决策者的亲力亲为,这之间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若非古之匠人的“术”被决策者重视,则学而无用。而如果出现因为“术”有所偏,决策者的“道”不正,这类规划师也无需推脱自己的责任,正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无须更多辩驳。 其二所感是中国古代一脉相承下的规制文化,一直到今天的法律体系,文本和规制的重要性变成了议事基础,而缺乏了那么一点点的人文精神,其实就是缺少与时俱进的一种活力。从规划业内可以看出,城乡规划法实施后,部分规范,仍旧是采取老的版本,不免落后,同时规划的编制和管理,过于重视文本控制,缺乏市民的参与,人性的回归。 感想,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庭,墙面上有一幅较大的"双睛图",二目相联,一黑眸子,内置圆方六十四卦图。一蓝眸子,内置达芬奇人体图:
上写:“东方重理,西方重人。交融互渗,文化昌兴”,从中国古代严控的规制,到今日以互联网为推动的民众觉醒,对规划师的要求将是“文理兼修”。 正如杨老师文中所言:不负使命,内外兼修,“心怀兴邦济世之志”,“身具经天纬地之才”。 杨老师文章来自杂志:T+城市 July 2014。上文是个人随想。
以上文字来自国匠城会员 "匠大"的投稿。
近期我们会发布一些会员的原创文章。我们欢迎您发布原创稿件,那些不那么学术,更加生活化一点的文字,请不要吝惜和胆怯,发给我们吧 :)
如果您不想透露您的信息,我们会隐藏,如果您想透露您的信息,我们会帮您宣传扩散,如果您对文字还有些不确定,我们也可以协助一起修改。
希望对城市和规划有兴趣的朋友投稿给我们,大声说出你的观点。国匠城也是一个互联网实验,实验内容未知,我们只是想看看,能发生些什么。
投稿信箱:admin@caup.net 注明微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