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给大家介绍了127个特色小镇的分布情况,想必很多读者觉得不过瘾。“我们其实更加关心这些特色小镇的经济情况”。为了让大家对这些特色小镇的情况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将其基本信息制作成GIS图(时间较紧,个别镇的空间位置可能有偏差,大家包容哦;偏差太大的,也欢迎大家指出,我们修改完善),这样大家就可以结合127个特色小镇的地理分布特征来了解其经济发展特点。
1. 经 济 产 出
虽然大家一直在诟病“不能唯GDP论”,但现时,GDP仍然是最客观全面的经济指标。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镇的GDP分布特点吧。下图显示,GDP产出最高的小镇主要还是聚集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是我们也看到,中西部的一些镇的GDP产出也很大,比如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402亿元)、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200亿元)、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151亿元)、南充市西充县多扶镇(101亿元)、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大瑶镇(99亿元)等,这些小镇的共同特点是,产业基础相对较好,有一定的历史传承。
图1 127个特色小镇的GDP (制图:承晨)
总体来看,127个镇的平均GDP产出为45.06亿元,产出最大的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高达493.67亿元,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仅有5200万元,两者差距近1000倍。从人均GDP水平来看,127个小镇的差距有所减小(相对GDP总量的差距而言),最低的只有4479元,最高的达到了41.65万元,人均GDP的平均水平为7.24万元/人(10个镇数据不全,未纳入核算)。看来GDP不是特色小镇评选的标准哦。
图2 127个特色小镇的人均GDP (制图:承晨)
2. GDP 产 出 效 率
看了上面的数据,部分中西部省份可能会有些失落。那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特色小镇的产业用地产出效率吧,用产业用地地均GDP产出作为评价指标,如下图。这回大家该找回信心了吧?原本密密麻麻的大圆饼开始向各省散布开来。东部省份特色小镇的用地产出效率并不占优势,甚至于还处于劣势。可见,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还很漫长,即便入选了特色小镇,后边的产业功能调整升级还是要继续哦。相反,中西部地区不乏很多亮点,辽宁、河南、甘肃、四川、贵州、广西等省有一些用地产出效率很高的特色小镇。
图3 12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用地地均产出 (制图:承晨)
3. 居 民 收 入
让我们再来看看特色小镇居民的收入情况,差异依然存在。127个镇的居民收入均值为25362元,中位数是24744元(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收入最高的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镇,达到了76046元,最低的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只有3548元(有点质疑,这么低?是不是申报表笔误?),前者是后者的21倍。看来我们的地区差异还是广泛存在。
图4 127个特色小镇的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制图:承晨)
4. 公 共 财 政 收 入
最后,我们来看看特色小镇的公共财政收入吧。下图显示,公共财政收入的差距同样巨大,最高的镇是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高达73亿元;而最低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只有30万元,最高者是最低者的24333倍。尽管公共财政收入的均值是36744万元,但是中位数仅为7000万元(3个镇数据缺失),也就是说有62个镇的公共财政收入小于7000万元。
图5 127个特色小镇的公共财政收入 (制图:承晨)
其实7000万元的公共财政收入对于小镇而言已经不低,但是看看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后,我们或许就不这么认为了。数据统计显示,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均值为1.51亿元,但中位数仅为4551万元。127个镇的本级财政收入占一般财政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1.86%(9个镇数据缺失),此外有9个镇的本级财政收入为0,有15个镇低于1000万元。看来有些入选的特色小镇财政上很困难,后续的建设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图6 127个特色小镇的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占比 (制图:承晨)
注:为了显示清晰,圆饼大小经过调节,不反映公共财政收入的数值比例。
5. 小 结
从上述经济指标分析来看,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并不都是经济强镇,主要还是体现在特色资源、特色产业和特色风貌上。但从更微观信息的提取上看,除个别之外,大部分入选的特色小镇尚未实现资源、产业、风貌的协调发展,补短板的工作任务依然不轻。
(未完,待续)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qq.com
长按下图,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