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丰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十佳最美风情小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01 概况
青城镇位于甘肃榆中县北部,黄河南岸,距兰州市90公里,地处黄河三峡的黄金地段,交通较为便利。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总耕地面积1.44万亩。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90元。
02 特点
深度挖掘青城古镇所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资源,立足青城古镇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古镇为核心,黄河为纽带,文化为灵魂,生态为支撑的发展思路,邀请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高品位编制景区发展规划,
多渠道融资,为特色小城镇打造注入强大后劲。依托青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强化基础、加强保护、完善功能、提高服务的基本思路全面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小城镇品质。
第二,全面保护文物古迹,构建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旅游特色小城镇。
第三,造黄河古镇文化旅游,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体系。
第四,致力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按照“上片依山发展农业示范园区、下片伴水打造湿地公园”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青城特色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目前,设施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助于强化生活功能配套、美化自然环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破解以及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的有效治理,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
03 体制机制探索
改革机制,“亮出大招”
制定出台年度考核办法,实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探索设立特色小镇专项资金,为小镇的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和搭建公共交流平台提供支持。
“国际视野”,高位谋划
以国际化的思维,全球化的视野,科学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项目、资金、人才三落实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
文化“撑腰”,打造高地
青城是甘肃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勇挑重要功能分担,让青城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历史文化小城。
04 面临的问题
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从大的方面看,在全国在城市建设中,政策、资源要素向大城市过度倾斜,财政收入和转移支付越到基层越呈递减趋势。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运用市场手段,没有放开搞活建设的局面,吸引多方投入资金致使小城镇建设长期存在资金欠账多、缺口大的问题,资金短缺成为阻碍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建设规模小、基础设施欠缺
小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导致小城镇的功能不完善、不健全,城镇结构单一,就业门路狭窄,缺少对镇外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建设管理工作相对薄弱
缺乏资金,边规划、边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尤其是模仿大中城市的建筑风格,特色不够鲜明,导致小城镇个性差异和可识别性差异,这对于树立小城镇的形象品牌,吸引要素和产业在小城镇有效聚集和扩散,提升小城镇的核心竞争力都十分不利。
05 发展目标
06 近期工作
重点结合镇区内绿化、亮化系统的“点”、“线”、“面”及业态布局,引入历史文化元素和自然元素,实现居住区内居住环境的良性循环 。
紧紧围绕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全面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镇区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功能 。
招商引资,打造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基地;利用东滩湿地公园,打造集观光、采摘、娱乐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加大果木投资,发展成为潜力大的林果业生产流通服务体系
07相关政策支持
根据《榆中县人民政府关于将榆中县青城古镇建设纳入全市重点特色城镇开发建设并予以资金支持的请示》(榆政字〔2016〕54号)文件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国一2016年5月17日批示精神,青城古镇先后被纳入兰州市、甘肃省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在省市县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青城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立志将青城古镇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千年黄河第一古镇”。
08 专家点评
青城镇北靠黄河,历史上是以水烟运输码头发展而来的商贸集散地,各路客商云集,在其长期营造过程中杂糅、融合了中国北方各地建筑风格,使得青城古镇的民居在格局、形制、工艺上,兼有山西大宅院、北京四合院等不同地域特色的呈现。青城古镇迄今仍相当程度上保存了清朝及民国时代风貌,是甘肃省古民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对于了解、研究本区域乃至西北地区传统民居及城镇空间,具有不可替代价值。同时当地水烟制作技艺、西厢调、砖木雕刻等民间工艺与民俗文化也相当丰富、独特。
青城镇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起步,并在地方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但是未来发展中应当特别关注和妥善处理好历史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旅游发展的收入反哺历史文化保护。可借鉴国内发达地区优秀旅游小镇的先进经验,注重品质第一,打造西北特色鲜明的“黄河第一古镇”。
(点评专家:王颖,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一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图文编辑:承晨)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qq.com.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