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盖尔说:“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是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却和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小项目。长远来看,除了经济效益,公共空间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在他研究了50年的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的今天,我们才体会到哥本哈根公共空间的品质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l 公共空间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人们更健康,为政府节省了巨大的医疗费用;
l 街道给予自行车和行人优先权,让慢行者成为了街道的活力源,让沿街店铺生意更好;
l 公共空间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连续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保证孩子们步行或骑车去上学,开放的城市广场成为孩子们放学后的游乐场;
l 多样的公共空间激发出多样的公共生活,提供了人们相遇的可能性,促进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人群的融合。
每当我们谈到哥本哈根那些美好的公共空间,大家在称赞之余总会说,毕竟那是西方发达城市,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同。但是,纪录片里人们的行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就是那些喜欢靠墙而站的人,那些坐在露天咖啡厅看街上人来人往的人,那些排队等车时自动保持一定距离的人。尽管是不同的城市,但拥有相同身体构造的人类,对空间的直观体验都是相似的。
当然,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会改变我们使用空间的方式,却并不意味中国的城市就无法拥有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但是在达到高品质之前,需要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即“现有的公共空间品质如何”,也就是对我们身边的公共空间进行评价,比如人们现在如何使用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是否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只有了解现有的公共空间,我们才能去想象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