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亩城市》的翻译稿已经交给编辑了,这是赖特“未来城市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实,赖特这本书的原书名是《民主建设城市之际》(When Democracy Builds,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5),而在翻译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这本书的中文版书名还是应该从全书的具体内容出发,使用《广亩城市》作为书名,可能会减少图书分类上的误判,不至于因为“民主”一词而把这本书归入“政治、法律”类。当然也有可能避免误导那些依据书名选择读书的读者。按照这本书的内容,它应该归入“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类。
《广亩城市》是编制具有“广亩城市”特征的社区总体规划的设计纲要,所以,《广亩城市》实际上谈的是一种名叫“广亩城市”的未来城市模式。
规划设计基础——“广亩城市”应用总体分散化的规划原则,把所有的规划单元通过建筑方式重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广亩城市”的居民通过使用和开发自己地块的方式,保持相应地块的自由使用权;“广亩城市”的居民拥有“广亩城市”的公用设施和政府;“广亩城市”的居民在自己土地上所做的一切都是私人的,他们或在自己土地上,或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或在自己对外服务的办公室里,用公正的手段,从事他们自己工作,获得生计。
人口——这个名叫“广亩城市”的社区,可以小到一个自然村落,大至整个国家。因为“广亩城市”的劳动者都是兼业的,一个职业为主,兼顾其他职业,或者说,“亦工亦农亦商亦学亦官亦X”,减少社会分工,这样一来,我们现在使用的那些城市人口估算方法,如劳动平衡法,就不那么好用了。实际上,赖特并没有具体提出任何一个“广亩城市”社区的人口规模指标。当然,赖特制作了一个“广亩城市”的模型。这个模型包括的土地面积为4平方英里(约10k㎡),规划居住人口约为7000人(1400家),每家平均人口为5人或更多。
土地——“广亩城市”采用“一英亩一家人”的基本用地指标。不过,这“一英亩地”并非都是“建设用地”,更不是全部用建筑物覆盖起来,相反,这“一英亩地”的绝大部分用于农业、林业、养殖业或保持自然状态。国家掌握“广亩城市”的土地。土地分配、土地开发,与整体和谐相关的土地问题,均由建筑师代表国家实施管理。
经济——赖特主张的城市经济基本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大量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是当地生产的,并在原产地范围内进行分配,而且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最直接的沟通路径,采取直销模式,而非来回穿梭式的浪费性交通模式。实际上,只有这种自然经济模式可以最少地干扰生态环境。
规划单元——家庭及形态各异的住宅、农场、作坊或工厂、各类商店和市场、办公、学校、道路交通设施、学习与娱乐设施、宗教设施,所有的基本单元都是相互联系的,规模都很小,小农场、小作坊、小工厂、小学校、一个规模很小的农学院、专业人士在自己家里兴建的小实验室。这些都是“广亩城市”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
道路——“广亩城市”的道路交通体系由主干道、辅道、公路、轻轨,以及道路立交和停车场构成。主干道包括多个快速车道,不允许笨重的重载车辆进入主干道,主干道优先用于公共服务,轨道车辆在主干道中间行驶,货运车辆在下侧车道上行驶。因为车辆可以在任何一个设定的道路出入口出去或进来,所以,主干道交通顺畅。主干道和公路都成了重要建筑,它们提供必要的原料储备设施。
共用设施——政府全部掌握“广亩城市”的公用设施,如同行政、治安、消防、邮政、银行监管、执照和档案等社会事务一样,而不能让公用设施成为私人的盈利工具。“广亩城市”全部使用电、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每个地块在靠近路灯的地方都有一个井,上下水、电、电话和天然气都可以在那里接通,这样,在不破坏地面铺装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施工或检修。
住房——“广亩城市”的住房变化多样:工厂预制的建筑单元大量使用防火的合成材料,适合于自由组合和不同的安排,当然,在需要和的确存在老建筑材料的地方,也不要忽视了对老建筑材料的使用。在预制的住房单元中设计好各种家用设备的安装,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建设成本。专业人士的住房可以附属实验室,小房子可以建设附属的作坊,还有中等规模的住房,机器时代的豪华住房。我们可以称它们为一车住房、二车住房、三车住房和五车住房。可以在没有屋顶的房子上多使用玻璃。花园里常常有这样的房子。当然,在家庭住房的挑出屋顶造成阴影的情况下,家庭住房可以大量使用玻璃。
市场——路边市场是一种靠日光照明的商店,等于“乡村集市”。这种路边市场是“广亩城市”最有吸引力的、集教育和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单元。宽敞的停车场,足够的停车位和充分的娱乐空间。就像路边服务站里的咖啡馆和餐馆一样,路边市场里都有露天咖啡店和餐馆。在市场附近,还有小旅馆,让长途旅行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变化的经历。在任何一个交通通道上都会有吸引旅行者的地方,让人们得到家里需要和期望有的所有东西,这些地方不用模仿外国了。任何一个专卖店都会使用娱乐和具有诱惑力的独特艺术方式,有效率地向目标群体展示它们正在销售的商品,不过,这种以独特艺术做广告的方式不会在“路边”出现。“广亩城市”的路边市场能够使用它们独具特色的建筑来做广告。在“广亩城市”里,10英里之内,或25英里之内,可谓不远,路边市场的房地产业主、营销者、经理们都住在附近他们自己的乡村住房里。在“广亩城市”里,“附近”用英里计算,而不用城市里的几个地块来计算了。“广亩城市”的市民们自己可能成了与古代乡绅相等的现代“乡绅”。
社区中心——社区中心会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驱车出行的目的地,可以布置在某条主要公路旁,包括高尔夫球场、赛马场、动物园,水族馆和天文馆。所有的建筑物与植物园和工艺美术博物馆组成一个良好的建筑群。这样的社区中心自然适合建立各类会馆,不过,它更适合建立一般会馆,避免出现阳春白雪式的高雅、一般偏见、派别和招募性质的私人会馆。因为社区中心是娱乐中心,所以,社区中心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创新的、一般的教育因子。反之亦然。画廊现在成为一个大众聚会场所,而不像一个博物馆,不再是一个资料收藏室。
学校——“广亩城市”的学校使用内部通道,把一组低矮的校舍联系起来,让学生避开车辆干扰。校舍包括画廊(陈列从博物馆借来的展品),音乐厅和课堂大厅,供小组活动的小花园,室外学习场所,以及小动物园、大水池、绿地。另外,赖特还详细设想了一种“教育机器”,工艺设计中心。
建筑——“广亩城市”的全部建筑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建筑,这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建筑约束每一个有生命的建筑。
对于一个有生命的建筑来讲,建设场地本身预先确定了它的全部建筑特征,气候对那些建筑特征做出调整,有效的技术手段限制着那些建筑特征的实现;功能影响那些建筑特征。
所有建筑物的不同之处只是个性和内容。在“广亩城市”里,建筑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任何权威定论可以左右建筑模式或风格,没有太大或太小,太多或太少的规模区别。对于所有建筑物来讲,质量完全相似。先看到的,后看到的,所有的建筑物都是最好的。
“广亩城市”的建筑布局没有明显重复,用节奏替代重复。在需要用排和列的布局来实现整体和谐的地方会出现排和列,但是,除非种植和栽培上需要,或需要有承担隔离功能的墙壁,否则是不会出现排和列的布局形式的。
“广亩城市”的基本形体形式可能是生长出来的,生长不是纯粹的偶然变化,生长是整个生命内部模式的外化。生命特征展现的就是生命的内在模式。生命本身具有各式各样内在完美的形式,需要建筑师去挖掘出来,变成外在的形体形式。
生态环境——“广亩城市”强调多样性的统一,种植各类植物是必要的,用种植植物来实现形式的统一。在一些特殊地块或成片的地块单元,通过简单的政府补贴种植树木,既美化了环境,也以此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分区。不要沿路成排种植行道树,这样会破坏了视野。但是,在与道路垂直的方向上,可以成排或成片种植树木。五针松、核桃、白桦、山毛榉、冷杉都是很具有实用价值的树,还有果树和坚果树,当它们成熟起来,会产生经济收益,也会形成整个城市的特征,增加幽静和舒适的感觉。在河边开发一个公园,草坪上开满了鲜花,种植成排的树,随着树木的生长,地面上的花朵逐渐形成层次,成为公园的边界。为了避免噪音,在社区的一端建设一个音乐公园。使用大型露天体育场,展开群众体育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建设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和艺术馆。
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看看赖特制作的著名的“广亩城市”模型(下图)。
作者:叶齐茂,曾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建设部村镇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侨居墨尔本,为澳大利亚执业城市规划师
订阅号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