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规划年会】大咖对话|孙施文:城乡规划学科未来将向深度方向发展,新知识应为规划所用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12-01 00:50:48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标题下“”关注我们吧!
编者按:
2016年9月24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召开。本次年会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作题为“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的大会报告。会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阳建强教授与孙施文教授进行了大咖对话。
对话嘉宾:
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阳建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
城乡规划学科未来将向深度方向发展
阳建强:
请您简要谈谈我国城乡规划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最重要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施文:
讲学科发展本身其实无非也就是两方面,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
目前城乡规划学科已经有一定广度,包括城市经济学、社会学一些相关的学科和规划之间的结合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未来发展可能更重要的就是往深度的方向发展。
就深度而言,规划学科作为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可能重新整合,不断发展。通过二级学科的发展来带动或者是促进一级学科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这个方向可能是更加明确的。二级学科当中的各个专业领域,现在也面临着重新整合。包括知识结构、社会运营方面的,也包括我们现在经常讲的,从非常态到新常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有很多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可能就会有新的组合,知识结构可能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所更新。
从广度上讲,基本上我们该涉及到的内容都已经涉及到了。所以关键问题就是怎么针对问题去组合知识,这可能是这一段时期会发展比较快的。
做好规划需要团队,每个人都应各有所长
阳建强:
现在规划行业内部普遍觉得规划越来越难做、越来越不好做,越来越不会做,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孙施文:
越来越难做,有这么惨吗?城乡规划总归是个复杂的事情。难做是相对于过去比较粗放的规划的方式方法来说的。我觉得更应该考虑怎么把规划做的更好,而不是说难做,要做好肯定是难的。
阳建强:
您作为长期在高校的规划工作者,您认为从教育界如何教育学生应对现在面临的问题?比如前面讲的规划越来越难做、越来越不好做、越来越不会做。学生感觉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面对这些现实怎么学?
孙施文: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肯定是要学好基本功。从规划的角度来讲,当然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全才,就是各方面都能做的。但是各方面都能做也就意味着不可能都是精深的。所以我觉得每个学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专业方向,这个方向可以是一个相对比较狭隘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做的比较精深。
因为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不可能是一个人做一个规划,而是有很多人组合来做。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一方面的特长,有一方面精深的知识以后,各方面的知识最后要通过很多人合在一起,才能够满足规划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培养方式有所改革。一个人什么都要拿起来,做成一个专家,这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也是做不到的。从被培养者,也就是学生、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讲,自己要选择自己有特长、有兴趣的某个方向去精深化的研究,而不是被潮流影响,否则大家最后没有办法组合。
追求效益和进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并不冲突
阳建强:
在强调效益的浮躁背景下,可能出现规划实践很丰富,规划理论很贫瘠的现象。在这样的浮躁的背景下,如何做好规划不忘初心?
孙施文:
这里是两个问题,我觉得讲效益不一定就是浮躁。因为不浮躁其实也是可以讲效益的,就看怎么来组合。第二个也不叫不忘初心,而是让自己心态平衡。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面对浮躁确实需要一些抗衡。但是有很多人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也有各种社会的机遇和条件,是可以来做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的。基础理论对于一个学科,对于一个行业发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些基础理论,这些学科和行业也很难发展或者是很难有很好的发展。
凯恩斯有段话说很多政治家觉得自己不受现在的很多理论的影响。但实际上他们所谓的不受影响是因为他接受的是过去的一些理论。这些过去的理论指挥着他们的行动,而不是现在的这些理论。所以任何的行为、任何的行动都有一定理论的指导,包括所谓的不忘初心,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中坚持理论研究,这其实也涉及以一种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作判断。
在院校里面有很多老师都在做理论研究工作,当然他们也可以做一些创收性的工作。
青年规划师学习提升应有融贯意识,使新知识为规划所用
阳建强:
面对非常复杂的规划诉求,规划师不仅需要空间方面的技术性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到底怎么才能够丰富青年规划师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孙施文:
这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甚至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社会成长经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很难说有统一的模式。
比较理想的状况,从我们规划专业培养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空间知识肯定是最基本的内容。而且这个空间知识方面的技术性知识是实际应用的知识。其他相关联的,包括经济学的、社会学的、地理学的、生态学的这些相关知识其实都是为技术工作提供服务、提供支撑的,而且都是应该可以被运用的,否则就不是我们应该去学的。如果学了以后是没用的,不能用到我们的空间方面来,不能用到我们的规划工作过程中来,其实就是虚假的知识。不是说这些知识不对,它可以对别的发挥作用,但是不能在我们这里发挥作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针对做设计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的补充社会学的或者是经济学的,或者是生态的,或者是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完全摆脱了规划去学这些知识。那样的话学不到太多东西,学过了也就忘了。
另外,也不能说是博览群书,至少你要关注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个融贯的心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去把相关联的知识学到了。你要去悟,不是把它搬过来,而是在悟的过程中把这些知识直接用到规划中,使得设计和工作有所改进。否则就变成了跑到人家的领域里。如果仅仅是跑到其他的领域当中,你永远也比不过在这个领域当中的专家。我们可比的就是把他们的知识用到规划中,推动他们也来研究规划。然后我们做规划的过程当中遇到问题,不管好的还是有不好,他们再来研究,然后提升他们的知识。就是说知识是在不断的循环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否则哪怕你饱读诗书,最后还是一堆死的东西,是没法用的。而且学的过程中也很痛苦,因为要去记那么多东西,而不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运用。我觉得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可能是比较好的方式。这是我的体会,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
规划专业有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各种各样的学科,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实你都可以从中获得对规划有用的知识。我和我的学生说看一场足球比赛,也可以学到很多规划的内容。包括场上怎么组合,为什么要这么应变,这个队形是怎么样等。还有我们预先的谋划和后来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博弈,对方采取的反制约措施,其实也可以学到很多应对这种变化的方法,这也会使得我们的规划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相关联的可以去学习的方面,关键是能否建立起跟我们规划专业或者是工作的联系,这个联系其实就是你获得的新知识。只要建立任何一个联系你就是获得了新的知识,这可能是一个学习的态度或者是学习的方法。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行业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参与性最强的学术峰会和行业性盛会,是城市规划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创新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了23届年会。主办单位根据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领域的需求,确定年会的主题,系统交流全国及各地在城市规划研究、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和规划教育等领域的最新成就,探讨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年会一般由全体大会、专题会议、自由论坛、特别论坛、主题展览和工作会议组成,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作报告,同时在行业内广泛征集论文,通过匿名评审,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参与程度。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大会或行业性工作会议,以学术为核心,以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尺。由于年会具有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参与度高的特点,年会已经成为一线科技工作者首选创新交流平台。每年的年会吸引了大量专家学者和规划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参加,参会代表主要来自各级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大专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此外,参会者还包括各级党政负责人员,境外城市规划专业人士等。历届年会分别在杭州、厦门、北京、西安、广州、哈尔滨、大连、天津、重庆、南京、昆明、青岛、海口、贵阳、沈阳举行。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和使用权属所有。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修改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授权事宜请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发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联系我们。对此保留最终解释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www.planning.org.cn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