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贾克敬|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研究——以榆林为例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11-15 10:16:47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2016年11月11日,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在沈阳召开。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主办了“基于智慧城市的多规合一与大数据应用论坛”,邀请到中科院院士、四部委专家、城市管理者和业内知名学者等十位嘉宾,共商交流多规合一工作经验,探索空间规划改革路径,推进大数据在规划领域的创新应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规划院院长沈迟到场致辞并进行了总结发言。
贾克敬,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规划所所长
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国土资源部做的一些工作,并且分享一些案例。
刚才专家提到了我们国家有80多种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等一系列的规划,还有国土部门的规划等等,种类非常繁多。包括环保部、林业局、农业部、海洋局等等,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规划,而且不只一种。这里面很有意思,全国生态建设里面没有环保部的参与,也能反映部门之间的相互分割。
我们国家生态资源的一些管控也是分给了各个部门,各管各的,各有各的规划,都是政府部门编的。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也都有自己的法律。它们在规划目标、核心内容、规划范围、调控对象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差异,但是可喜的是在分区方面还是有相通之处,比如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更多的都考虑了生态保护的一些因素。
比如五年规划,现在已经到了十三五规划,它的目标性很强,但是相对空间来讲还比较弱,五年规划不好落地。城乡规划更多是缺乏自上而下的控制,土地规划可能更多的反映了国家的意志,从供给的角度来编制规划,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一有项目来,不符合土地规划怎么办,土地规划是绊脚石。每个规划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土地规划的弱势是对土地发展布局这方面比较弱。
主要城市化地区规划,并没有覆盖全部的国土,只是把类型划出来了,包括优势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这是农产品区,还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还有禁止开发区,这里面包括了国家的自然保护区等等,需要禁止开发和禁止大规模城镇建设的区域。
环保部早在10多年以前就编制了生态功能区划,环保部门还有环境功能规划,对不同环境单元提出目标,包括大气、水等。这是现在最新的把一个区域划为生态保护区的做法,加进来一些生态因素。这是浙江省的环境功能区划,分了六个区。但是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每个部门的规划自上而下非常衔接,自成体系,但是跟其它的部门很难衔接,基础数据都不一样,导致协调的难度非常大。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国家,林业部门自己搞了林业普查以后,林地面积跟国土部门的牧草地有交叉,比国土部门的土地调查数据多了7亿多亩,而农业部门调查的结果是全国有60多亿亩草地,这跟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又有交叉。所以这个帐很难算,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
现在多规合一不能搞重复建设,也不能搞另起炉灶,实际上这两种现象都有。比如基础数据方面,测绘局也搞了普查,跟土地部门调查的数据肯定有重叠的地方,所以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问题,不统一。
多规合一应该说是很早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是靠一些单个部门的推动,所以取得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第二个地方是自发实践期,包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多规合一的实践。但是由于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尝试,更多的是向国家部委争取一些空间管理的政策,而且面临法律上的一些障碍,所以它的成果难以获批,这也是其局限性。
从2013年至今,多规合一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习总书记的讲话,提到空间约束性规划无力,各类规划自成体系,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不够,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动规划体制改革,把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问题点的非常透。
2014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开展了多规合一的试点工作,但是每个部门都是突出强调自己规划的重要性,这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可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进度。我个人觉得还是国土的数据最齐全,现在都讲大数据,全国的土地调查,拥有目前最详细的土地数据,详细到每个地块的权属、面积等等,应该以这个为基础来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土地规划明确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和生态农田,国民经济五年规划来定目标,生态环境规划来定底线的思路,形成一张城市综合规划的蓝图。
现在有一种苗头是编了新的空间规划以后别的就不要再编了,不能另起炉灶。国土部专门制定方案,来解决长期以来规划内容衔接的矛盾问题,来提供一个合理的规划实践支持,构建空间规划衔接的机制,关键是要形成城镇生态的格局,切实解决国土开发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这些规划应该把共同的发展意图落到空间上,确保同一个规划,同一张蓝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分歧,应该充分地考虑不同方案的影响,加强协调,平衡各方利益,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建立一套长效的机制来保障多规合一的实现。要坚持发展与保护坚持底线思维的模式,模式上还是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模式。
统一多规融合的基础数据,排查多规内容的异同,排查异同在很多地方都在做,花了很大的精力,包括几百个、上万个,甚至百万个数据比对,这很重要。我们做多规合一的目标是要形成面向未来的空间规划,构成统一的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格局,还要形成用途管控和分区管控,形成多规共同遵守的空间管控框架,怎么去管控要让各个部门都能认可。国土部形成了统一的工作方案,指导7个试点的编制工作,包括浙江嘉兴,山东桓台,广东南海,湖北鄂州,陕西榆林,江津区和南溪区。
我下面结合榆林案例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榆林市的地形地貌多样,区域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所占比重在陕西省乃至全国都有很重要的地位,社会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区域开发强度也在提高。
从农地结构来看,林地、草地、耕地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跟沙漠交界,水资源分布不均,还有水土流失等现象,地下水的开采到了极限。
从大气和水的环境来看,有一些区域也是污染比较重,地质灾害也是点多面广。由于这个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下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地上国土的利用方式发生了矛盾。比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下面有矿产,园区与水源保护地发生了矛盾,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本身也存在差异。林地规划与土地规划、城市规划都有一些矛盾、冲突的地方。
在陕西有一些沙地,想要开发一些用地,林业部门不让开发,这是林业地。而由于不同部门统计口径不一样,导致它的利用现状不一样,规划方案不一样,造成了一些问题。
榆林市的人口由南密北疏逐渐发展为南北平衡,国土开发呈现出极核多点式的扩散形态。它的开发轴带也有一些变化,交通运输网络也在逐渐的形成,植被覆盖度逐渐提高。同时我们考虑了这个区域对国土开发限制性比较强的要素,包括水的问题,自然生态的问题,耕地资源,地质灾害,环境和水环境,地形地貌,搞了一个限制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最终的结果是适宜的面积占到了大概8.65%左右,这对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我们还考虑了这个区域的一些优势,比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要发展成林业战略基地的考虑。
我们提出了一主三副一轴一带多点的发展格局,一带三区的农业格局,又详细划了三线。这是基本农田红线,这是生态红线,考虑了主要的生态功能,划定了城区及其主要的产业园区的开发边界。划定了矿产勘查开发类型空间,有重点开采区和鼓励开采区,还有禁止开采区,这里面有一系列的政策不细讲了。
划定了城市开发边界,提供了区域管制措施,包括五线管控,这个也是借鉴了一些城规的做法。对于副中心的开发边界也进行了划定,提出了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这一设想。同时提出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因为这是国土部门一直倡导的,国土空间利用不只是一个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还需要整治,整治受损的空间,提升它的功能。
这个规划出来以后,应该说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陕西省政府的批准。接下来就要实施,这里面也要确保四统一,统一的目标体系设计、统一的技术标准推介、统一的时空管控、统一的协调机制。一个平台一部门受理,一规初审,并联审批,形成一个公共平台加上业务子系统等。
时间有限,只能给大家快速过一下国土部门在多规合一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原谅,谢谢!
本文由现场速记稿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文中图片摘自演讲者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