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挑战》为题,探讨城市变化将带来规划理论、分析方法、规划手段等重建。
他表示,城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虚拟城市空间取代传统城市空间、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彼此融合;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正经历变迁。传统区位概念出现变化。智慧城市的感知、控制与协同方式改变传统区位因素影响减弱;服务及设施的服务范围跨越空间距离制约;服务范围可能与空间脱节;人们有能力在任何地点工作。此外,虚拟空间实现社会重塑,个体空间行为正发生变化。“挑战中的挑战是无法想象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刘朝晖说道。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面临诸多挑战:技术能力存在缺陷、专业技术门槛丧失、隐性规划决策权被挑战、城市规划的脱节等。“为保持自身的正当性、应对技术发展出现的城市变化,城市规划专业必须做出改变。”刘朝晖指出。他提出应重建城市规划理论。
第一,在城市基础概念方面,将城市作为相互作用,沟通、关系、流和网络的集合,而不是区位的集合。
第二,对于城市布局理论进行重建。很多城市功能已经在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两个维度布局,须从两个层面同时入手。
第三,对城市分析方法进行重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改善规划工作。
第四,对城市规划手段进行重建。认识城市复杂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和动态性,降低对经验和过时规范的过度依赖,寻找城市问题的创新解答。
与此同时,还应当重建规划决策模型、实现规划与管理运营的融合以及城市空间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