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未来医院”计划 - 并非来自政府,来自支付宝
分类
(编号:285)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4-05-29 01:02:20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支付宝最近正在推进“未来医院”计划。“未来医院”是支付宝在医疗领域里打造的一个移动就医平台,平台推出后,患者可以直接在支付宝中完成预约挂号、候诊叫号、缴费取药、查看检查报告、与医生互动、评价医院等流程。 项目负责人小微金融集团O2O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建钢表示,支付宝将会利用自身的账户体系、支付功能、大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推进医疗体系信息化、移动化、平台化的进程,实现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模式。 不过,支付宝预计,“未来医院”要达到上述理想状态,大概需要5~10年时间。在“未来医院”的时间表上,大致分了如下三个阶段: (一)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 针对很多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和LIS(实验室信息系统)来自多家开发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支付宝表示将与多家大系统商合作。 支付宝“未来医院”平台将允许患者通过验证登记在医院系统中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绑定诊疗卡与支付宝,可直接使用支付宝缴纳就诊相关费用,并在就诊完成后对就诊医院进行评价。支付宝未来还将进一步实现医患之间的实时线上交流。 此外,支付宝还将使用高德室内导航服务,直接呈现医院的全方位三维立体图,患者可据此找到检查、取药、缴费的相关地点。 目前,支付宝已经与北上广深10家以上的三甲医院达成合作,并与30多家社区医院达成合作,把社区医疗纳入了支付宝移动医疗计划的版图。之所以探索社区医疗的可能性,张建钢表示,目前大部分人都是去三甲医院就诊,社区医院的资源造成了浪费,支付宝的“未来医院”计划将引导一般病人从三甲医院转诊到社区医院。 (二)激活医疗服务全生态 目前,支付宝正在于医院等方面就医保与支付宝对接的问题进行沟通,并计划打通商保,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实时自动传给保险公司,以实现快速赔付。 总的来说,支付宝计划完成电子病历、电子处方、附近药物配送、医保实时报销、保险实时申请赔付等所有环节。完成这个阶段可能需要耗时3~5年。 (三)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并发挥疾病预防的功用 张建钢表示,未来不排除与健康服务商,包括可穿戴设备服务商合作,支持服务商登陆支付宝健康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除此之外,支付宝未来还将基于医疗数据库,为政府部门提供医疗健康预警,为政府部门在医疗资源部署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完成这个阶段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 支付宝此举一出,或将影响一批移动医疗领域里的创业者。但“未来医院”计划的推进涉及到与医院、药店、HIS供应商、政府医保、商保公司、第三方健康服务供应商等多方之间的沟通协商,每个环节在合作的同时也涉及利益博弈,所以如文章开篇所说,要实现传统医疗体系的信息化、移动化、平台化,可能需要以5年甚或是10年为单位来计算。 这里提一句,除了阿里,百度也希望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优势参与到传统行业的变革当中。百度上个月推出“大数据引擎”,为拥有海量数据的传统企业提供存储、关联、分析大数据的能力。据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结合疾控大数据和百度大数据,建成中国首个流感预测系统。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曾说起美国移动医疗App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在医改政策和现代科技的双重驱动下,美国移动医疗App表现出了“软化”和“硬化”两种明显趋势,前者是指App融入到各种HIS系统中,试图从政府平价医疗法案(Obamacare)中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后者是指App与硬件产品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票与健康医疗有关的硬件产品,包括形式多样的可穿戴设备。 在中国,移动医疗“硬化”的趋势或已显露,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拿到融资的医疗硬件团队有做儿童看护的“发烧总监”、做血糖仪的“糖护士”和“康康”、以及最近推出了智能体重秤的“康诺云”。 但鉴于目前国内参差不齐的医院信息化程度,移动医疗App并未呈现出“软化”的趋势。根据去年十八大政府在医改方面表态,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是,以农村基层医改为重点,统筹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并没有明确将城市医疗体系的信息化提上日程。现在看来,互联网公司似乎成了医疗信息化改革的背后推手,比如百度的“大数据引擎”,比如阿里此次公布的“未来医院”计划。也许等到国内HIS系统具备了出众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且标准有了一定的统一度,移动医疗App又会迎来新一波变动。 但无论移动医疗App随着大环境如何变化,用李天天的话来说便是,无论软硬,数据君才是隐藏在种种变化背后的大佬。“App 变软,是充分利用 App 方便的数据展示能力和 HIS 系统深入的数据分析能力;App 变硬,则是充分利用 App 便捷的数据管理能力和传感器实时的数据采集能力。掌握了数据,医保才敢支付,医生才敢决策,患者才敢治疗,胖墩才敢吃巧克力。” 原文来自: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oldsummer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