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黄斌 (北京市设计研究院)赵春丽(丹麦哥本哈根城市大学)
“自行车之城”——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的城市面积有86.2平方公里,2015年总人口为59.1万。
作为“自行车之城”,哥本哈根从管理的各个层面大力推动自行车交通的发展。他们完善了自行车基础设施,这包括自行车道的建设、拓宽,自行车绿道和区域级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建设,行人与自行车专用桥的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的建设等。他们持续开展自行车交通评估,每两年出版一期自行车评估报告(Bicycle Account),跟踪自行车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目标。此外,他们还开展自行车文化宣传,通过一系列措施向市民宣传哥本哈根“自行车之城”的理念。
在这一系列综合措施多管齐下的作用下,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出行条件越来越好,市民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自行车出行。当地的数据显示,2014年,哥本哈根市自行车道达到492.5公里,自行车保有量达到67.8万辆。而哥本哈根市直到2015年,总人口仅为59.1万。这样算来,人均拥车数量已经超过了1辆。在出行上,2014年,自行车通勤的比例已经达到45%,比2012年提升了9%,步行和自行车总的出行比例达到50%,比2012年提升了8%。
诺而布诺大道拓宽和抬升了自行车道
哥本哈根市各种交通方式出行占比(左:2012年,右:2014年) 图︱根据Copenhagen City of Cyclists TheBicycle Account, 2014编制
诺而布诺大道:让街道绿色出行更友好
诺而布诺大道(N?rrebrogade)是哥本哈根最繁忙的城市主干道之一,也是通往市中心最拥挤的道路之一。对于这条繁忙的城市主干道,为了让它变得更畅通,哥本哈根市并没有去拓宽机动车道、增加机动车道数,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让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更舒适、便捷上面。
改造前狭窄的人行道 图︱google earth
改造前各种交通混行 图︱Mikael colville-Andersen
对大道的改造要从2008年6月说起。当时,哥本哈根市政厅、诺而布诺区政府等牵头,诺而布诺居委会、诺而布诺贸易协会、负责道路改造的部门、负责交通标识的部门、公交公司、丹麦自行车联邦委员会等部门参与,决定对诺而布诺大道进行示范工程改造。改造的路段全长1.4km,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9月开始,2012年01月完工;第二阶段2012年秋天开始,2014年底竣工。哥本哈根市提出的改造目标是:压缩机动车道空间,从而提升诺而布诺大道的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环境。那么在这样的目标下,诺而布诺大道具体是怎么改造的呢?
(1)拓宽自行车道,并通过抬升自行车道高度,与机动车道分离。改造前,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在一个平面上,之间由路上的标线分隔。改造后,自行车道被拓宽为4米,并且被抬升了高度,与机动车道更明显地分隔开来。这样,自行车骑行的空间更宽,骑行也更安全了。
(2)重新分配道路空间,将部分机动车道改造为自行车道和公交专用道。甚至在部分路段完全禁止小汽车通行,只允许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通行,坚决对机动车出行说“不”。
禁止小汽车通行,机动车道变为步行、自行车、公交车通道
(3)改善自行车道照明,由原来在机动车道上设置一排路灯改为在两侧自行车道设置两排路灯。这一贴心的改造,让骑行更舒适、更安全了。
自行车道照明的提升,由原来的一排变成两排 图︱google earth
可以看出,诺而布诺大道的改造简直把让“街道绿色出行更友好”做到了极致。毫无疑问,诺而布诺大道改造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小汽车出行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步行、自行车出行量提升,公交出行时间更短、环境更宜人。让我们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
(1)沿途居住的社区居民中,19%拥有汽车,在改造之后,该道路汽车出行量降低了60%,从改造前的15000辆/天,降低到6000辆/天。
(2)从2008年到2012年,道路改造之后,结合一系列配套改善措施,诺而布诺大道的自行车通勤率提高了20%。
(3)因为该路段的改造极大地提升了街道的宜居性、舒适性和吸引力,改造之后,与该道路连接的露易丝王后桥的步行人数提升了60%。
(4)公交出行时间缩短了10%,同时噪音污染程度也由于小汽车的减少而大幅度降低。
《人类居住》杂志投稿邮箱:rljz@planning.org.cn,电话:010-58323870
喜欢我就搜索微信号:renleijuzhu,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