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编制项目进行初期,需要对规划范围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为了提升调研人员对实时信息(主要是位置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外业调查的灵活性、便捷性、协同性,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中规院信息中心开发了基于微信和私有云的城乡规划移动调研系统,实现调研资料的实时采集、协同共享和有效管理。
一、系统架构与功能
系统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SOA软件体系架构,总体架构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各层建设都遵从相关的安全保障和标准规范体系(图1)。
图1系统架构
城乡规划移动调研系统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移动数据采集工具:包括用户登录、基本地图功能、信息采集功能、查询定位功能、数据编辑功能。
web端数据浏览工具:包括用户登录、项目列表功能、基本地图功能、数据下载功能、数据浏览功能、底图切换功能、数据导出功能。
权限管理功能:包括项目创建、发布服务、管理服务、用户账号创建管理、账号分组。
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调研工具轻量化,以微信作为入口,不受终端类型和版本限制。
改变通常移动调研软件的APP模式,基于HTML5开发,对用户终端(手机、IPAD)没有型号限制,也没有操作系统的版本限制。用户通过微信登录,方便快捷。图2是用户使用微信的入口与系统登录界面。
图2-1 用户使用微信的入口界面
图2-2 系统登录界面
2、通过私有云实现用户与服务管理,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员制作调研底图服务,发布到基于ArcGIS的portal私有云平台,借助私有云实现用户管理和服务管理。调研用户不必再自己处理底图数据和管理服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图3和图4分别是私有云端的用户管理与服务管理。
图3 用户管理界面
图4 服务管理界面
3、信息采集简单方便,调研成果实现实时共享与协同。
用户利用移动终端(手机、IPAD)采集信息操作简单方便,采集照片、录像等信息的同时移动端自动记录采集点的空间坐标以及采集人信息。调研信息实现同步协同,同一项目内人员可以实时共享组内其他人员的调研数据。图5、图6分别是移动端数据采集与浏览界面。
图5 移动端数据采集界面
图6 移动端数据浏览界面
4、成果浏览方便快捷。
用户不仅可以在移动端实现调研数据的协同,还可以利用PC端,通过网页的方式对全组的调研数据进行浏览,并实现数据的下载。图7和图8分别是PC端数据下载和浏览界面。
图7 PC端数据下载界面
图8 PC端数据浏览界面
5、全院调研成果集中管理,方便汇总分析,推动中间成果管理。
所有调研数据实时上传至院内统一的数据库,实现全院调研成果的统一规范管理。调研成果统一管理不仅方便院管理部门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相关统计汇总,同时也推动了项目过程信息的存储,长期积累将成为宝贵的资源。
三、创新性
首先,是工作方式的创新。实现了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调研资料的采集、编辑、入库,改进了以往拍照、记录位置、人工比对的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真正的业务协同。同一项目组人员的调研数据实现了实时共享,即使分组调研,也可以实时共享其他人员的调研信息。移动端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的协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是管理方式创新。实现针对调研工作业务内容的技术分工,由专业人员负责基础数据处理和服务发布,调研人员避免了复杂的GIS软件操作;实现了对外业调研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调研服务管理、调研成果数据管理。上述管理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加强全院调研成果的管理,推动规划项目过程信息收集与管理。
再有,是技术的创新。改变以往调研工具的APP形式,基于HTML5进行开发,以微信作为入口,使该系统的使用不依赖于特定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设施,省掉版本的维护成本,有利于推广使用;基于ArcGIS Portal实现了私有云基础上的信息管理与数据实时共享,推动了院业务协同的发展。
该调研系统目前已经在院内多个业务所的多个项目进行了实践应用,项目涉及常州、郑州、无锡、南昌、济南等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系统获得2016年度ESRI最佳应用奖。
注:本文出自《城市规划通讯》2016年第20期“中规院专栏”.责任编辑 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