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匹兹堡的转型秘方:大学和商界紧密合作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4-05-22 00:57:3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匹兹堡转型的秘诀在于政界、大学和商界之间的紧密合作,尤其是与大学的合作。匹兹堡复兴过程中,大学成为了经济的引擎,开启了一条以人力资源撬起城市转型的康庄大道。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地理规律并不适用于美国。 莫农加希拉河与阿勒格尼河在匹兹堡附近汇合成俄亥俄河后,自东向西一路狂奔2000多公里,最终注入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沿着莫农加希拉河谷一路向北,曾赋予匹兹堡“锈带烟城”之称的废弃厂房依然醒目。 历史上,美国一半以上的钢产量来自位于东北部重工业“锈带”上的匹兹堡,“烟城”便成为其代名词。而如今,匹兹堡已是一座满眼青翠的城市,市内再也看不到一根冒烟的烟囱。 匹兹堡多次被评为全美最适宜居住城市,兼具悠久的历史记忆与现代化的都市景象。 一个过气的城市如何变得富裕、宜居又兼备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和艺术感? 说到转型,匹兹堡是这个世界上许多城市市长梦寐以求的故事。自1994年至2006连任三届匹兹堡市长的汤姆·墨菲,恐怕是最有资格来给其他那些妒忌的市长讲一堂课的人。
转型秘方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来自日本的钢铁大量倾销入美国,依靠钢铁繁荣了一世纪有余的匹兹堡陷入绝境。 如今,是什么让匹兹堡于上世纪钢铁厂滚滚浓烟中得以焕然重生? 汤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秘诀在于政界、大学和商界之间的紧密合作。“合作非常重要,尤其是与大学的合作,匹兹堡复兴过程中,大学成为了经济的引擎。” 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均坐落于此,前者以计算机科学闻名,后者的医疗中心(UPMC)则已经替代了曾经的钢铁企业成为整个西宾夕法尼亚地区最大的雇主。 医疗和教育同时欣欣向荣,匹兹堡的医疗产业相对于1979年几乎翻了3倍,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如今,超过7万人在这个城市的35所大学和100多家制药公司研究和工作。 最新加入雇主行列的是谷歌公司,谷歌在这儿的员工从最早的两名发展到了几百名,最后不得不在匹兹堡买下了一幢有100多年历史的饼干厂大楼来修建了一个新的谷歌中心。反正近在咫尺的卡内基梅隆大学里到处都游荡着互联网天才们。 “当我说到大学时,我指的不仅是向学生提供好的教育,还有各种研究中心。”汤姆告诉本报记者。 这些附属于大学的研究中心们衔接了大学教育和公司雇主,高素质的毕业生们可以在毕业后留在当地继续从事研究甚至自己创业,对高级人力资源的渴求又吸引了一大批计算机技术、医疗相关科技公司来此扎堆,几十年的集聚效应逐渐重刻了这个老工业城的面貌和气质肌理。 “大学是这一切的引擎。”汤姆说。 当然汤姆也强调匹兹堡的成功配方中并不只有“大学”一味,“匹兹堡追求的是多样化策略,哪怕是今天的匹兹堡依然有制造业、能源业等传统行业存在。”
成功可以复制吗?
然而对于世界上无数个其他正在没落中企盼转型的老工业城市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厘清的,匹兹堡的成功究竟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个案,还是一个具有普适性且可复制的模版? 比如匹兹堡以优秀的大学为引擎,从而开启了一条以人力资源撬起城市转型的康庄大道,但这建立在建校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卡内基梅隆和匹兹堡大学的基础上。对于那些教育资源很差的城市,比如底特律,这条救赎之路是否还能走得通? 对于这个问题,汤姆举了个例子来回答:加州圣迭戈,当地的大学从上世纪60年代才刚刚创立,1980年才开设工程学科,但就是从1980年开始发展到现在的30多年,这些工程学科造就的一系列工程人才以及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当地的经济引擎,吸引了成百家科技公司来此,如今已经成为美国一个生物科技中心。 “一方面大学的繁荣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城市与大学的合作要成为一种文化,这种合作要由政府来创造条件,底特律缺少的正是这种合作。”汤姆说。 许多还在依靠传统制造业的中国城市,正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过去几十年内,中国大学的数量翻了好几番,但大学在各个城市发展中的价值真的被充分开发和利用,从而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引擎了吗?” “这是许多城市管理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汤姆告诉本报记者。
平衡之道
除了可以拿来与之相比的“转型失败者”底特律以外,另一个可比较案例是西海岸的旧金山。 旧金山凭借硅谷已经成为全球科技新贵聚集地,城市一日千里的同时,房价和各项生活成本也在像火箭般向前冲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之下,当地居民和科技巨头们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这是许多看上去已经成功了的城市又会面临的新的挑战,如何防止滋长如排外这样的有毒情绪,又确保当地居民分享城市的繁荣? “这是巨大的挑战。”汤姆说。 匹兹堡首先依靠的还是教育,这里的教育跳出了大学的范围。匹兹堡开设了许多职业学校,专门帮助那些原先在钢铁厂里工作的当地居民获得新的技能,这些技能将帮助他们在城市新的经济结构中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第二是住宅政策,我们在这方面的政策非常激进,这也是匹兹堡的秘诀之一。”汤姆说,政府出台大量政策来帮助居民提高购房能力,同时建造大量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廉租房屋。 上世纪60年代设立的“匹兹堡城市再发展管理局”,在过去50多年里依靠着专业和集体决策,帮助这座城市避免了政治人事变动带来的可能性决策动荡,很少有城市能像匹兹堡这样有着始终如一的规划以及确保规划落实的各界通力合作。 “城市每一块土地上的每一幢楼,都不应该是出于交易的初衷而出现,而是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利益。”汤姆说,“遗憾的是,世界上大部分城市还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原文来自:一财网 李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