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Minecraft)是时下最受欢迎的模拟游戏之一,大家都争抢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截至2016年6月,游戏销量超过1亿。游戏世界主要由粗糙的3D方块组成,核心玩法就是破坏和放置方块。虽然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自由移动,但方块只能被放置在整数的网格中,利用不同图案的方块可以设计并构建建筑、城市甚至是世界。
联合国人居署选择使用《我的世界》作为工具在韩国、尼泊尔、印度、印尼等国的公共空间改造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旨在增强青年人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参与。
2015年2月,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城市发展联合中心在尼泊尔吉尔蒂布尔,针对一个公园的复兴改造项目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我的世界》设计工作坊。游戏设计师会基于谷歌地图、图片等制作该公园的电子景象,并事先放置在《我的世界》中。最终参与的37名青年被划分为十个小组,每组3-4个成员,并由一名专业游戏设计师指导。
正在参与《我的世界》项目的青年
在工作坊开始前,游戏参与者们需要先接受一次关于公共空间重要性、参与决策制定流程以及游戏玩法的培训。正式开始的前两天进行设计和讨论,最后一天游戏参与者们将面向当地居民、政府和社区领导以及城市规划专家们做设计成果演说。在工作坊之后,优秀的设计方案将会投入到真正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中。
在后期问卷调查中,不同专业背景和年龄层的参与者大多认为在《我的世界》中激发了自己全新的思考和学习方式。很多人参与的初衷只是简单的想玩游戏,学习则是在团队合作中的一个附带福利。游戏团队中多元身份背景的参与者们促发着不同需求之间的对话和讨论,进而让其可视化。这能让参与者们真正呈现自己的意见,并且加深相互的了解和认识。这可能比对公共空间“嘴上谈兵”要更有趣。让想法可见,并且易于修改是《我的世界》这类沙盒游戏的优点。在游戏中你可以尝试、交流各种创意灵感,并让它们成形。
实景与游戏场景对比
游戏可视化最直接地呈现了个人和群体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这对制定城市解决方案和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终让参与者在政府领导和专家面前展示设计方案,也很可能会对规划意见和交流方式带来深远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像联合国采用《我的世界》让公民参与到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这种方法,其实展示的是公权逆差,也就是入(民意流入)不敷出(决策产出)的逆差。
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现居住在城镇人口比例为55.88%,相比于2010年上涨了6.20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与尺度的急剧扩展带来了很多挑战,包括对公共基础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公共空间需求的提升。这些要素对一个多元、友好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当面对高密度城市时,对公共空间的尺度、可持续性、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完善将大大有助于缓解拥挤压力。
关于公民参与对城市规划管理的深远影响其实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和讨论。为了城市的兼容并蓄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师们需要考量不同利益攸关者们的诉求和认知。真正的公共设计和公共决策一定建立在政府和公民的协同合作之上,发现真正的城市痛点,对症下药。但实际情况通常是,大多数公共决策的话语权仍在手握权力、资源和技术的小圈子里。
让更广泛的公民,特别是在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公民,参与公共设计和公共决策是民主建设的基石。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分析报告,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公民参与的关注。当人群不能参与、影响相关联的政策制度,从而很难判别不同的政策服务于他们的效果时,他们通常会被动式接收新的法律、政策和发展规划方案。公民参与的缺失,与政府之间的鸿沟也就是公民权利逆差。久而久之,这样的公权逆差将逐步导致文明社会的瓦解。
公民参与到城市规划设计和相关决策制定,不仅能拓展对于复杂公共问题的解决思路,也能有效调和利益分歧,最终达到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的目的。除此之外,公民参与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的接受度和政府信誉度,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平等的发展。
信息和交流科技的出现为公民参与开辟出了全新路径。尤其是可视化的技术有效协助搭建公共信息的平台,也更有助于消除政府和公民间的疏远,促进两者的沟通和互动。应用类游戏不仅能激发公民参与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公民的学习能力和协作效力。游戏的运行模式可以将具体的某个复杂的问题或抗争放在一个相对抽象的模具中,遵从限定、清晰的规则进行互动和学习。在游戏中,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或其他参与者的决定和行动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模拟城市》游戏界面
应用类游戏已经涉足教育、军事、健康,也进入了城市规划设计。它们构建了一个“游戏社会”,在那里能用游戏设计语言讲述非游戏化的故事。早期,便出现了利用不同角色模拟城市规划设计的游戏,比如《模拟城市》(SimCtiy)、《第二人生》(Second Life)、《大都市》(Metropolis)等。在美国,已经有政府和社会组织尝试用游戏让公民参与到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但调查研究发现,很多这样的游戏应用都无法做到公民参与的可持续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和互动的局限性。在游戏中投票选出未来城市可能是公民参与的一种方式,但是公民的学习和互动更体现在参与者能记录、辩论或者是在公共场合进行演讲和讨论等。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公民参与城市规划和决策制定的可持续性,需要关注和增强参与者的能力建设,让他们能真正理解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从而可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政权关系。这种对参与者的能力建设需要依靠外部帮助来启动、促进游戏的发展,而不只是为了一个结果。最终能达到可持续性的标准之一,是当外部协助消失时,从游戏中获得的能力不会消失。
2016种子计划的“都市沙盒”版块,既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建立基于真实城市运行的虚拟现实互动体系,架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场景,让公民能在游戏中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中,能让公共性渗透到每一寸与人们发生关系的土地上。席勒曾说过,“如果人在满足他的游戏冲动的这条道路上去寻找人的美的理想,那么人是不会迷路的。”他所提到的游戏是对在漫长人生中对于美的鲜活形象的追寻。游戏并不是限制,而是扩展。在现实中去寻找真正美的、令人愉悦的城市设计也许徒劳,但在游戏驱动下却有可能激发出对城市的理想图景。
游戏内外,虚拟和现实城市就在咫尺之间。
2016年种子计划将于11月15日
在官网www.urbandreamworks.com
开放报名通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