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转型与协同:全球视角下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2016年会顺利召开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10-26 00:30:25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标题下“”关注我们吧!
编者按:
2016年10月22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
2016
年会在天津召开。会议以“转型与协同:全球视角下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为主题,就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城市规划学界的新思潮与热点关注领域进行了探讨。
论坛嘉宾和参会人员合影
2016年10月22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
2016
年会在天津召开。会议以“转型与协同:全球视角下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为主题,就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城市规划学界的新思潮与热点关注领域进行了探讨。
学会常务理事、学委会主任委员李晓江主持会议
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俞滨洋来函祝贺,并对国外城市规划学术研究提出了建议。会上,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谭纵波代表学委会做特别报告,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Richard LeGates、香港规划师学会会长麦凯蔷、格里菲斯大学副教授Matthew Burke、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方煜等嘉宾在会上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随后进行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20余名知名专家和学者也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联合承办。
会议共分为上下两场:主旨演讲与圆桌论坛,以下为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
学委会
特别报告
中国城市规划六十年之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
谭纵波 (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
谭纵波回顾了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他介绍,1988年12月,为回应我国社会和城市规划界对国外城市规划信息的需求,学委会应运而生。回顾28年的发展历程,学委会的工作伴随着城乡规划研究实践在不同阶段的特征而发展起来。现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6名,名誉主任委员6名,委员近50名,年会至今已召开15届。
谭纵波指出,学委会在城市规划学会中极具特色。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构建与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看做西学东渐和本土化的过程,学委会作为平台与窗口,逐步带领我国规划对外交流走上组织化,正规化的道路。从对国外规划经验的单向引进演变成中外的双向交流,有着半官方的地位。
对于学委会发展展望,谭纵波认为学委会将把握研究学科史的重要意义,以史为鉴;不断交流学习,研究城乡规划的普适性问题;不忘初心、溯源求本,提升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以及对自己经验总结所形成的思想和理论,增强软实力;继续承担中外交流的桥梁、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
主旨报告
1
城市开发,交通和未来城市:关于中国和海外当下面临挑战的思考
Matthew Burke (格里菲斯大学副教授)
Matthew Burke认为,交通作为一项社会公共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城市空间的改变,交通的社会意义也在发生变化。在西方,城市规划呈现了从关注移动的自由性到可达性规划,再到策略性城市主义的兴起的变化趋势。为了突出交通的社会属性,打破移动性(空间位移的可能性)与西方所推崇的自由移动权利之间的既定关系,可达性规划(Accessibility planning)在英国、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被广泛运用,并逐渐在亚洲兴起,但还未导致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系统性改变。而从纽约开始,政治领袖和政策开创者正在引领一场新的变革——策略性城市主义(Tactical Urbanism),以纽约时代广场的改造为代表,通过注入创意低成本的城市元素来影响街道的长期发展。
未来我们将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中包括交通的投融资问题——面对居民持续高涨的需求,高补贴、高成本的投资项目加上极少的收入预期,导致当地政府债务繁重;减少交通所引起的空气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项目缺乏对土地利用的综合考虑;新技术的产生——电动化导致燃油税的终结,自动化减少牌照的持有和罚款,Uber等APP应用程序兴起;边界与制度的问题——行政壁垒导致交通分布的不合理;公平问题——知识和服务型经济的多中心化改善职住平衡的需求等。
Matthew Burke认为,展望未来我们应确保规划师参与到城市重大决策的讨论中。因为许多交通领域的重大决策会产生一定的社会-空间后果;我们应在规划中重新界定交通的社会意义,并在规划和研究中关注公平和社会福利的结果。
主旨报告
2
从竞争到协同——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
麦凯蔷(香港规划师学会会长)
麦凯蔷指出,供水、食物供给、基础设施等因素使香港与珠三角紧密相连。珠三角城市群拥有2个特别行政区,2个经济特区,3个自由贸易区,9个地级行政区,6500万人口,覆盖地区广,在中国出口和经济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5小时航空圈覆盖近过半世界人口,是中国的“南大门”。
麦凯蔷认为,珠三角城市群存在区域竞争的危机,应从竞争走向协同。她以珠三角机场和港口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区域内资源错配、同质竞争等现象的研究,提出珠三角地区应优化资源分配,促进协同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善用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发展为更具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体。以旧金山湾区(由各个具独有竞争优势的城市所组成的世界级城市群)为例,探讨了珠三角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策略性定位,强调引入地区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麦凯蔷认为我们应结合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宏观背景,提出珠三角地区从竞争走向区域协同的新治理路向。具体包括开展更多实际的工作;培养真正的合作意识和认同感;识别和加强各地区特色,使其发挥特殊作用;在长远规划中,把香港和深圳视作一个超级大都市来进行考量;成立一个珠三角行政权力机构,以协调所有未来的中央政府的举措;对香港保有耐心,给予时间和忠告等。
主旨报告
3
“一带一路”的空间响应
方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
方煜从古丝绸之路讲起,认为丝绸之路是经贸、政治和文化并行的多元交流系统,是内外联动的多维发展系统,海陆互补的多元通道系统。回顾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方煜指出一带一路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推动多向开放和实现内外联动的重要战略平台和应对抓手。
研究发达国家的内外战略与发展可以发现,欧洲从单个崛起走向抱团发展的合作共赢,突破国家壁垒,建设海陆一体的输运体系。美国投资格局与贸易格局同步推进,国家的三个外向辐射扇面引领了国内三大沿海城镇带的布局,同时沿海创新贸易与内陆重先进制造平衡发展,从产品输出到资本、创新、文化的输出。
“一带一路”战略下全国在空间上将对外建立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海陆统筹,实现对中亚、东亚、东南亚三大扇面的全面开放和掌控。构建政治安全格局,优化经贸合作格局,建立能源安全战略保障,促进文化合作交流,建立金融投资平台。
在内部空间格局的影响上,从单向开放到多向开放,转变东中西梯度发展传统格局;加强一带与一路互动,突出“一横一纵”的西部南北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回避国际上的不稳定性;从中心集聚到门户引领,形成三类战略节点(国际门户、边疆战略支点、海外战略支点)。
而在重点地区,将有一下重要的空间战略举措。包括经略南海:建设珠三角世界级活力湾区,建设北部湾服务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形成国际互联互通、全面开放的设施体系,强化辐射国内腹地的战略通道;西南雄起:构建成渝贵核心城镇群,提升滇中城镇群门户功能,打通南北大通道,推动文化旅游地区直接国际化;西北通衢:在保护和稳定的前提下,建设洲际贸易大走廊,形成国家对中亚的安全屏障。对内形成“一轴三群多廊”的格局。
最后,方煜总结,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海陆并举,内外联动,大气磅礴,沉着应对国际形势变幻,引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内全域格局调整,将最终实现两个百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主旨报告
4
规划完全城市化的中国
Richard LeGates (同济大学高峰计划特聘教授,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
Richard LeGates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且前期发展缓慢,经历到某一时期后进入快速增长,但目前有所放缓。中国城镇化进程主要是农村人口往大城市转移形成的,高城镇化水平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省份和地区城市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城镇化率的增速衡量城市发展已不再适用。研究发现,城镇化并不会促进GDP的增长,但经济发展却可以推动城镇化进程,应追求发展更平衡的城镇化。
Richard LeGates认为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中国的人口流动过程复杂且在不断变化,农村地区劳动力过剩,使得更多人进入城市就业,需要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来应对。比如,使农业生产更有效率,农民可以进入更多有保障的行业;通过好的规划使农村更具吸引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提高农民的收入等等。
而在区域规划方面,中国的核心城市群目前集中在东部沿海,并渐渐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一带一路”等区域性规划对中国城市群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中国和国际其他地区都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统计城市大数据,研究城市的发展模型,运用GIS技术手段,将搜集到的城市发展数据作为参数,建立区域信息系统,形成一个以数据研究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想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格局。
*以上内容由承办方中规院深圳分院根据现场记录整理,未经报告人审阅。摄影:龚志渊。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和使用权属所有。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修改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授权事宜请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发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联系我们。对此保留最终解释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www.planning.org.cn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