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郭晨|南腔北调,琴瑟和鸣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10-26 00:30:00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30周年学术报告会
在北规院建院3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特邀清华大学教授江亿、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中规院院长杨保军、清华大学教授尹稚等10位专家作学术报告。我们将陆续把专家们的精彩报告推送给大家。敬请关注!
郭晨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拓展中心主任
城市梦工厂秘书长
在北京市规划院建院30年学术报告会上,深圳市规划院副总建筑师,拓展中心主任,城市梦工厂秘书长郭晨先生从近三年深规院和北规院在“城市服务、转型创新”方面的探索入手,对比了两院实践的异同;重点介绍了深圳市和深规院在“共同城市”理念下所做的“城市梦工厂”的创新实践。
(一)琴瑟和鸣:深规院与北规院的创新实践探索
所谓琴瑟和鸣,是指近些年,深规院与北规院均在规划转型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两个院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尝试自媒体与创办公众号。2014年开始,两院几乎同时在自媒体和公众号方面进行了探索:深规院创办了UPDIS共同城市,北规院创办了,两个公众号最初均是依托于规划机构,立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并在近几年不断进行了业务创新和板块拓展。
其次是探索技术平台。2013年开始,我们两院几乎同步地对“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服务平台”进行了探索:北规院提出依托“数据平台、智慧平台和动力平台”的“云规划”理念,是对规划进入改革与转型的“微时代”阶段的积极探索与回应;深规院提出互联网技术是城市规划技术平台的第三次升级,即“人的平台”。
再者,是在规划推广与公众参与方面,深规院的“城市梦工厂”巡展,北规院依托国际设计周的“城市界面”主题展。深规院由总规划师带队面向小学生作规划启蒙,并把课件向社会开放;与此同时,北规院也创出了“规划师进校园”、“我们的城市”等社会启蒙的品牌。
(二) 南腔北调:两院和鸣背后的不同
所谓“南腔北调”,是指两院做的事情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有些差异的。相对于北京所做的工作,深圳有以下不同:
首先,媒体的事情不做。我们把规划院定位为“企业”或“规划机构”而不是公共媒体,规划院是内容的提供者,通过媒体这一“渠道”来发布信息和扩大影响力。把规划院定位为“机构、企业”而不是“媒体”之后,可以理顺与媒体机构之间的关系,并且转变心态去应对一些事情。
其次,数据的事情不做。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数据支持的这一领域,如果没有太大价值,其实没有做的必要的;即使价值很大,但我们并不具备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专门的互联网公司如BAT,发现这一领域价值并进入之后,根本没有我们的存活空间。
最后,启蒙教育没有继续做下去。由于我国规划师数量太少,力量薄弱,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建构一套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继续给中小学生上课,进行科普教育,比如我们正在构想培养志愿者成为导师,来让志愿者继续这一事业。
(三)由“一极牵引”到“三极均衡”:规划师的角色思考
说了很多两个院所做的创新探索和我们不做的事情,那么到底我们该干什么,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我们在用不做什么的方式,寻找背后的答案,也就是正本清源——规划师的角色定位。
规划师借助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实现从发现城市问题到建构解决方案再到策动实施?发现城市问题和构建解决方案都是规划师所擅长的,而策动实施却不是我们的强项。回顾过去30多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规划师所习惯的服务对象是政府。30年前,80%的资源在政府手里,规划师发现一个城市的问题,建构一个方案,说服了政府,这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而今天,社会经济成长的动力更多的在经济组织、企业和民间,这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特点——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体现了在生产要素、人才、技术甚至土地等各方面,企业手中掌握的资源超过了政府。因此,现在以及未来,我们真正的动力平台从原来的“一极牵引”逐渐走向“三极均衡”,未来规划师借助的力量不单一是政府,应当是“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三足鼎立。
(四)“共同城市”、“城市梦工厂”与“种子计划”
“共同城市”与“城市梦工厂”
基于以上认识,开始了我们的实践。首先是“共同城市”理念的提出,其核心是实施主体,实施主体需要共同实施、共同驱动、共同改变机制。“共同城市”在城市层面的具体做法包含三个环节:众志、众智、众治。“众志”是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共同确定城市发展意愿;“众智”是共同构建解决方案;“众治”是沟共同推动实施。在“共同城市”和“三众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梦工厂”——一个结合三方的共同行动的平台。
“城市梦工厂”所做的工作是把三方聚合在一起。梦工厂的形成,利用了深圳非常特殊的优势:第一是深圳具有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第二是深圳几乎囊括了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包括平安、招商、万科、腾讯、华为等等,这些企业几乎都是伴随着过去深圳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能够深刻理解企业与城市的共生关系。最初的梦工厂,主要聚焦城市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创新,伴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城市梦工厂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与重视,去年城市梦工厂的种子计划提出的几个项目,到目前运行良好。
“种子计划”
随着“城市梦工厂”工作的推进,我们也在不断思考规划师在其中的作用。在今年的种子计划中,我们尝试有方向地引导,但在具体创业项目的上报与确定环节不要规划师介入,规划师要做的是把细胞级的、与城市相关的产品,构建成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因此,今年我们提出种子计划的三个板块“碳基生活、城市沙盒和营城矩阵”,希望这三个板块能够聚焦,进而统筹成为一个系统,规划师就是城市系统的构建者。
碳基生活:
希望建立个人的碳交易或碳生活方式的生态。这套系统的初步设想是把个人行为的减碳在平台上交易,可以是换钱、捐钱和其他激励方式,最终形成个人的碳信用体系和个人之间的碳交易生态。这一生态系统中既有个人用户,又有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蚂蚁金服、腾讯等公司平台,这一非常软性包容的系统,由梦工厂提供了核心内核。
都市沙盒:
利用大数据和相关技术,构建虚拟的、具有实验性质的沙盒。根据真实用户的行为习惯、身份、喜好等情况,构建具有分区的虚拟城市和城市规划试错体系,不同分区的城市根据相应用户的情况生长状态不同。这就给城市规划更多的弹性空间和试错机会,比如某块用地,到底是规划商场还是医院,我可能在那几个区做了商场,这几个区做了医院,录入不同分区用户对该项目的使用情况,这些真实行为的反映,其实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做大样本对照实验的机会。
营城矩阵:
简单来说就是汇集众智构建城市公共服务网络。我们在深圳利用有更新潜力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开放给创业者和公司,让他们构想这些土地如何利用、如何更新、设计什么产品,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并形成系统性网络。
总的来说,“城市梦工厂”在供给侧把“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这三方连在一起,需求端就是“城市创新”。这一概念衍生出的种子计划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连接人与人,即社会上的创新者和大机构的创新者;第二个层次是连接机构与机构,即企业、社会组织;第三个层次是连接所有组织与政府。
(五)结语
城市的复杂性之高,使得规划师在构建共同城市中能够有一席之地,资本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可能不是我们擅长的,但是政府的力量、城市的观察和城市智慧这些是我们所擅长的,我们应当把握好规划师的角色和手中的力量,在中国改变世界这一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